俄罗斯族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个跨境民族。他们入籍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顺治皇帝曾将在黑龙江俘获的俄国军人安置在北京。雅克萨之战后,康熙破例在京师设置“俄罗斯佐领”,并划出胡家圈胡同供他们居住。

  近代东北中东铁路的修建带动了俄罗斯人移民中国的第一波热潮。十月革命爆发后,大量忠于沙皇的“白俄”逃入东北。他们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奉军,从山海关一直打到上海,后来还跟着张宗昌在山东盘踞多年。

  所以说一提到“白俄”,很多人的反应都是东北,其实十月革命后,进入新疆的白俄军人们的经历也十分传奇,只是无人知晓罢了。

  早在18世纪80年代,俄国与东正教持不同观点的“分离教派”就不断试图进入新疆,最终在罗布泊西南扎营。作为宗教团体,他们并不想融入新疆社会,过着相对隔绝的生活,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并遣返。

  同东北一样,俄国人大量涌入新疆也是因为十月革命。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败走中亚后,白军残部就陆续带着难民潜入新疆,给“新疆王”杨增新的统治带来了极大地威胁。

  杨增新,云南蒙自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从甘肃天水知县,一直做到巴里坤镇道台。民国后成为新疆首任都督,袁世凯死后又长期兼任新疆督军。

  同其他穷兵黩武的军阀不同,杨增新痛恨军人干政,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他主政期间大量裁军,以减轻百姓负担,只在荒年时扩军,为的是给灾民一口饭吃,不至于沦为起义流民。

  民国初期,各路军阀打得一团火热,而杨增新却凭借高超的政治智慧,为新疆百姓奇迹般地赢得了长达二十年的和平。百姓的负担极大的减轻了,但新疆的军备却从此停滞不前,杨增新的部队常被讥笑为“乞丐兵”。

  新疆总兵力不足万人,而白军仅巴奇赤部就有1.1万人、万余匹战马和可装备一个军的轻重武器。别看他们都是残兵败将,如果要论战斗力,恐怕只有北洋精锐才能有一拼。

  杨增新不愿将北洋势力引入新疆,只能继续“无为而治”。按照国际惯例,杨增新要代表政府解除入境部队的武装,但他显然没有实力强行缴械,于是承诺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换救济和安置。

  从俄国到新疆,不少军人早已厌倦了这种逃亡生活,巴不得主动交出武器退伍,大部分犹豫不决的军人在食物的诱惑下,最终也选择了武器换粮食的办法。不过也有小部分顽固分子将武器埋于地下,暗中寻找机会作乱。

  杨增新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在他们入境时就不断通过俄国商人收买、安插眼线,因此提前粉碎了多次武装暴动。对于大股匪军,杨增新又借助苏联红军的力量予以消灭或是遣返。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杨增新便和平解决了白俄大军压境的危机。杨增新为他们划拨土地,鼓励他们生产自救,同时在户籍、信仰和文化上给予他们高度的自由。在一系列优惠政策下,万余名白俄表示愿意落籍新疆,杨增新特意为他们取名“归化族”,同时又组建了以白俄军人为主的“归化军”。

  杨增新被刺杀后,继任者对归化军更多的是利用和提防,所以当苏德战争爆发后,大部分白俄移民选择回国,仅有少部分人继续留在新疆。解放后,国家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