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NE时代

引言:特斯拉告别松下独家供货,大众电芯供应商再添一家,日产马上将在中国生产电池,这对于国内电池厂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机会来了?

近日出现了几则有关外资车企电芯供应商的新闻,将围绕动力电池市场的博弈引上了话题热点。

《日经新闻》报道称,特斯拉电池将告别松下“独家供货”。针对特斯拉计划在上海建设的纯电动汽车工厂,CEO马斯克在推特上暗示在中国将从多家企业采购电芯。

目前,特斯拉旗下Model S/X/3/Roadster车型所用电池全部来自于松下。为了满足特斯拉的需求,松下正扩大投资,同特斯拉将内达华州的千兆工厂的电池产能提升至35千兆瓦时(相当于满负荷生产)。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松下的专属客户,也是最大的客户,因此左右着松下车载电池业务的命运。虽然除了向特斯拉供应电池以外,松下还将丰田、福特旗下的混合动力等车型供应电池,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的内情,“只有对特斯拉的供货能够充分确保车载电池的收益。”

NE时代在《松下,特斯拉的影子伙伴》一文中曾对此有所描述,“五年前,松下与特斯拉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生产汽车锂离子电池,2014年至2017年松下将向特斯拉提供20亿块锂离子电池。”“松下报表上2013年以来汽车板块的利润数据明确地展示出特斯拉对于松下的作用。2013财年时其汽车板块利润仅为1.79亿日元,而到2014财年时这一指标就涨到了691.5亿日元,2015财年接着攀升至1056.77亿日元,自此保持在千亿日元以上的水平。”

至于松下在混合动力乘用车领域的销售量,难以确保电池的盈利性。

尽管松下常常担忧股价和利润受行为不可预测的马斯克和特斯拉所影响,它也不会放弃特斯拉这个极为重要的客户。尤其是Model 3已走上大规模量产的轨道。中国市场中,松下已在苏州和大连分设一家动力电池工厂。

如果特斯拉在中国转为从多家企业进行电芯采购,松下极有可能面临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

面对此种情形,虽然松下车载业务社长伊藤好生也认可“不可能仅凭一家企业就满足庞大的汽车用电池需求”,但是他们正在进一步强化与特斯拉之间的关系。为了推进接下来的投资,松下将于2019年4月将面向特斯拉的电池业务剥离出现在的车载业务,转移至同月新成立的美国公司旗下。

当然,松下也在寻求其他合作,减少对特斯拉的依赖。它已与丰田宣布就纯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和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商讨进一步的合作。

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国,大众上周表示,选择韩国电池制造商SKI为基于MEB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的电动汽车供应电池。该部分采购订单主要集中于北美地区,除此之外部分大众欧洲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将配置SKI电池。

实际上,在SKI进入大众电池供应链之前,LG化学、三星和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大众分别在欧洲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这些来自中韩的电池供应商将为大众供应电池。

此前大众提出的2020年后50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规划,在业内掀起了一阵风浪。这一体量背后或许不仅仅需要上述四家电池供应商来支持,其他电池厂未来也有可能迎来机会。

来自东瀛的日产也在加快在华电动化的步伐,它宣布自12月起将在中国本地生产纯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电机等,来确保稳定的货源。

当前,东风日产制造的轩逸·纯电已于9月份上市,它的电芯来自于宁德时代,PACK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而成。根据日产的规划,未来它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将采用本地制造的电池。日产已经定下2020年之前推出20多款纯电动汽车的目标,为了支持该目标的顺利实施,未来五年内它将与东风汽车一起在华投资600亿元。无论是车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均显示出日产在华电气化动作之大。

跨国车企的电动汽车将在2020年左右涌入市场,不少业内人士称这是“狼来了”。自主品牌不得不从温床中走出,正面迎战在燃油车领域强过它们一头的合资品牌,超车与否在此一决。

整车市场的厮杀,对于电池供应商来说既是机会,也是风险。随着大批量电动汽车涌入市场,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在攀升,放在国内电池供应商面前的是打入合资车企供应链的机会。

但是,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后,外资电池厂如LG化学、SKI、松下等强敌也等来机会,对国内电池供应商的影响不小。

更多行业热门资讯及干货,敬请关注“连线新能源”(ID:NELinked

声明:尊重原创、保护原创是连线新能源一贯坚持的原则。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目的的转载,都会在开头位置清楚注明出处。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涉及到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删除。

另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通讯录欢迎您的加入,微信扫以下二维码,填入公司、职位、电话、邮箱等信息即可加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