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苏

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愿望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

—— 玛利亚蒙台梭利

《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指出,智慧就是辨别细微差异的能力。

儿童在一岁至两岁时,会对细微事物发生兴趣。他们不再只是看到眼前最明显的,而是更注意和思考那些细小的事物。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对细节的敏感,可以作为他们已存在精神生活的凭证,也说明“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

蒙台梭利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是一个关于十五个月大的小男孩的。

“他的母亲给他收集了许多色彩艳丽的明信片让他玩,这个小孩对这些收藏品似乎很感兴趣,拿来给我看。他用孩子的语言对我说:‘吧——吧,’即‘汽车’。于是,我知道他要我看汽车的图片。

然而,有点奇怪的是,在所收藏的明信片中并没有汽车的图画。我对这个孩子说:‘我没有看到汽车。’

当时他看着我,挑出一张明信片并洋洋得意地说,‘这里!’在这幅图画的中央,可以看到一只美丽的猎狗,远处有一个猎人,肩上扛了一把猎枪,在一个角落里,可以看到一座小屋和弯弯曲曲一条线,可以肯定它算是一条路,在这条线上还可以看到一个黑点。这个小孩用手指着这黑点说:‘吧——吧’。

事实上,虽然它极小以致几乎看不到,但我可以看出这个小黑点确实表示一辆汽车。一辆汽车按如此小的比例描绘出来,以致很难发现它,这倒引起了这个小孩的兴趣,促使他指给我看。”

可见,某一时期的儿童,会全身心地凝视某些我们毫不关注的小东西,表现出一种富有情感的理解。

蒙台梭利曾记述了与一个二十个月大的小男孩共同看《新约全书》的故事。“该书中复制的名画中有一幅是拉菲尔的《主现圣容》。我让这个小家伙看了一幅画有耶稣召唤小孩到他身边去的图画,然后进行解释:‘这个小孩在耶稣的怀中。你看,其他的小孩把头靠着耶稣。所有的小孩都仰视着他,爱戴他。’这个孩子的脸上没有表示出丝毫的兴趣。

这时,他扭动起来,似乎我没有在照管他。我翻着书,开始寻找另一幅图画。突然,这个小孩说:‘他在睡觉。’我对这个儿童的话困惑不解,问道:‘谁在睡觉?’这个小孩真诚的回答道:‘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去,这样,我就可以自己看到它。

我再一次看这幅图画,它画的是耶稣基督正俯视着儿童。他的眼睑下垂,因此就像一个人在睡觉。这个小孩的注意力已经被没有一个成人会注意到的细节吸引住了。”

可见,儿童的智力视野与成人不同,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个性。

当儿童正处于细节的敏感期,当儿童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大人衣服上的细小图案发生兴趣时,成人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儿童细心的好习惯。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将很难弥补。

成人要注意引导儿童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对儿童所表现出的对细微事物的关注要给予及时地鼓励,让儿童在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成长。

推荐阅读:

儿童敏感期之感觉敏感期 | 带你了解儿童敏感期(7)

儿童敏感期之秩序敏感期 | 带你了解儿童敏感期(8)

儿童敏感期之语言敏感期 | 带你了解儿童敏感期(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