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1月,缅甸首都内比都便迎来一年中气候最为舒适的季节。这里位于缅中山区,2005年起成为该国首都。相比仰光,内比都的流动人口较少,因此平日里也多了份静谧。然而这几天,因为一位大人物的到来,这座城市突然“沸腾”起来。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资料图片:缅甸首都内比都的著名旅游景点大金塔(新华社)

“应温敏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1月10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宣布了这一重磅消息。

时隔19年!这次访问到底有多重要?

这显然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访问。

它的重要性,在罗照辉1月10日的发言中被总结如下:

这是中国领导人进入2020年后的新年首访,

更是19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缅甸,

与此同时,2020年还是中缅建交70周年……

“(这次访问)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特殊意义。”罗照辉评价道。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1月15日,“中缅之美 胞波之情”图片展在缅甸仰光开幕。近百幅图片展示了两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正紧盯此次访问的多家外媒,也在报道中突出了这一点。“随着中国国家主席对缅甸的访问,两国关系将再次成为头条新闻。”美国《外交官》杂志分析指出,中国最高领导人近20年来对缅甸的首访,无疑凸显了内比都作为通向印度洋门户的角色,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此外,亦有美国媒体认为,中国领导人新年伊始把缅甸作为首访国家,意义非同寻常,表明两国关系正如中国外交官所言“提质升级”

一夜之间,内比都“变红”了

“听说有一位重要的大人物要来,大家猜猜是谁?早在去年12月底,一位缅甸媒体人士就在社交媒体上颇显神秘地问道。而在这条消息下方,多名网友猜测:难道是习主席?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如今,随着中国外交部1月10日的“官宣”,这一持续多日的猜测终于得到证实。与此同时被见证的,还有缅甸上下对这场盛事的空前期待。在缅甸常驻的两年里,中建三局缅甸公司市场部经理李丰不常来内比都,他和同事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仰光。但这几天在内比都的所见,让他有了全新的感受——这座年轻的首都城市,似乎正显示出其巨大热情的一面。“前几天刚来内比都,感觉跟以前一样安静。但从昨天(1月15日)开始,到处都装点上了中国红。”似乎是一夜之间,红色背景的中国领导人肖像、红色背景的欢迎横幅、红色的中国国旗遍布内比都的街头。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内比都国际机场附近道路插上了中缅两国国旗(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1月15日,李丰还注意到,一些街道上聚集了许多高举中缅两国国旗、身穿“笼基”和“特门”等不同缅甸民族传统服装的民众,他们个个盛装打扮,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上去似乎是在为了迎接中国领导人而在排练专门的欢迎仪式。”李丰告诉小锐

“共叙‘胞波’情谊,共话合作大计”

同样的热情也在仰光、蛟漂等缅甸其他地区涌动着。作为缅甸最重要城市之一,仰光社交界最近一个月都离不开“中国高层来访”这个话题。谈到自己所接触到的缅甸各界人士,李丰用“超级期待”形容他们对这次访问的态度。“出去会客,谈论的都是这个,一个是觉得这次访问传递了积极信号,大家都对两国关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的沟通持非常看好的态度,再一个就是期待两国领导人能签署一些重要协议。”李丰说。今天(1月16日),《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等多家当地主流报纸同时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缅甸朋友共叙‘胞波’情谊,共话合作大计。”文章说道。在缅甸语中,“胞波”意为一母同胞的兄弟。

相同的期待,也体现在缅甸政治、文化各界早早就掀起的一波“中国热”中。

据新华社报道,访问前夕,《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系列节目缅文版14日在仰光举行上线仪式,并于当天开始在缅甸知名商业电视台天网电视台播出。
与此同时,聚焦新时代中缅关系的"当代中国与世界--中缅智库对话会"也于同期在仰光召开。
在中缅智库对话会上,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飞以《发展国家应对挑战的钥匙》为题解读了此次国事访问背后的缅甸机遇。
在张云飞看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曾说要用20年时间赶上或超越新加坡,这并非没有可能,而在国家保持稳定安宁、坚持对外开放等条件之外,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无疑是缅甸所面临的优先选项。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图为在仰光召开的中缅智库对话会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大项目的推进,从缅甸经济走廊到各民族间促和……海外社交媒体上,无数缅甸网友也在热火朝天地表达着对中国"胞波"带来利好的企盼: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正紧盯此次访问的多家外媒,也在报道中突出了这一点。“随着中国国家主席对缅甸的访问,两国关系将再次成为头条新闻。”美国《外交官》杂志分析指出,中国最高领导人近20年来对缅甸的首访,无疑凸显了内比都作为通向印度洋门户的角色,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此外,亦有美国媒体认为,中国领导人新年伊始把缅甸作为首访国家,意义非同寻常,表明两国关系正如中国外交官所言“提质升级”

一夜之间,内比都“变红”了

“听说有一位重要的大人物要来,大家猜猜是谁?早在去年12月底,一位缅甸媒体人士就在社交媒体上颇显神秘地问道。而在这条消息下方,多名网友猜测:难道是习主席?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如今,随着中国外交部1月10日的“官宣”,这一持续多日的猜测终于得到证实。与此同时被见证的,还有缅甸上下对这场盛事的空前期待。在缅甸常驻的两年里,中建三局缅甸公司市场部经理李丰不常来内比都,他和同事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仰光。但这几天在内比都的所见,让他有了全新的感受——这座年轻的首都城市,似乎正显示出其巨大热情的一面。“前几天刚来内比都,感觉跟以前一样安静。但从昨天(1月15日)开始,到处都装点上了中国红。”似乎是一夜之间,红色背景的中国领导人肖像、红色背景的欢迎横幅、红色的中国国旗遍布内比都的街头。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夜间“变红”了……

▲内比都国际机场附近道路插上了中缅两国国旗(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1月15日,李丰还注意到,一些街道上聚集了许多高举中缅两国国旗、身穿“笼基”和“特门”等不同缅甸民族传统服装的民众,他们个个盛装打扮,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上去似乎是在为了迎接中国领导人而在排练专门的欢迎仪式。”李丰告诉小锐

“共叙‘胞波’情谊,共话合作大计”

同样的热情也在仰光、蛟漂等缅甸其他地区涌动着。作为缅甸最重要城市之一,仰光社交界最近一个月都离不开“中国高层来访”这个话题。谈到自己所接触到的缅甸各界人士,李丰用“超级期待”形容他们对这次访问的态度。“出去会客,谈论的都是这个,一个是觉得这次访问传递了积极信号,大家都对两国关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的沟通持非常看好的态度,再一个就是期待两国领导人能签署一些重要协议。”李丰说。今天(1月16日),《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等多家当地主流报纸同时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缅甸朋友共叙‘胞波’情谊,共话合作大计。”文章说道。在缅甸语中,“胞波”意为一母同胞的兄弟。

相同的期待,也体现在缅甸政治、文化各界早早就掀起的一波“中国热”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