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6日讯(李小野)近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六年级开展了以“儒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来到中国第三大文庙--德阳文庙,穿汉服、行汉礼、习六艺。

四川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后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格局,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仅次于山东曲阜、北京的文庙。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被中国孔庙保护协会评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川大附小的孩子们在德阳文庙参礼,感悟华夏仪礼之大,着汉式章服之美,接受儒家经典熏陶,体验国学六艺的内涵。树立君子品德,培养智慧人格,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一处知识点,都会使孩子们眼前一亮。

“一道石墙出现在我们眼前,无多雕饰,却心境顿时开朗。墙面裂开深深的痕迹,刻画着岁月留下的伤疤。即使其风采已不如从前,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墙后便是文庙了,大门上方正的字体透露出华夏的古韵。”“石板路上凹凸不平的‘皱纹’仿佛像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上面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换上汉服,同学们瞬间收敛了平时嬉笑打闹的样子,认真、庄重地在倾听关于祭孔仪式的每一个环节。在庄严的氛围中,祭孔仪式拉开帷幕,同学们恭敬有序地行拜孔礼。祭之以乐,击鼓祈福,将自己美好的心愿,留在了庄重的祭典之中,也留在了响亮的鼓声之中。

“听到一声声‘兴’和‘礼’,我们鞠躬又起身,手却迟迟不能放下。我胳膊有些酸痛,就像举着大山一样抬不起来;双脚有些痒,像有蚂蚁到处窜;背也挺不直。我的肩一边向下,一边抬起,扭扭捏捏。就算这样,我的眼神里也充满了对孔子的感恩之情,非常怀念他,因为他教给每个人学习的方法,让我们终身受益。”“祭拜结束了,我们逐一来到一面大鼓面前敲鼓三下。敲鼓明智,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拜礼仪式,是一次心灵净化的历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祭拜之后,同学们用心写下心得体会。

国学六艺课堂开讲,每位同学都踊跃地参与课堂当中,听儒学老师讲解国学六艺的由来、发源及内容。即使是走出了课堂,也能在户外的课程中,专注听讲、认真笔记;在教练专业的引导下,每个同学都体验了射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弓箭,更体会到了箭在古代的重要的作用;活字印刷术是古代的印刷方法,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次用自己的双手来印刷作画;在简单地学习了如何驾驶鸡公车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鸡公车接力比赛。

川大附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底蕴浓厚的德阳文庙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一天。这里虽没有都市那样的热闹繁华,但这里传承的力量早已深入孩子们的心间。儒家经典国学让同学们感悟中华传统的同时,也在锻炼着着他们的言行举止,文明出行、自立自理、团队协作等品格都在时刻一一展露。感受儒家礼乐文明之美,学习儒家六艺课程,树立君子品格,培养智慧人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礼仪文化、儒学经典的领悟。通过一天的研学课程,同学们切身感受庄重的祭孔氛围,接受儒家礼乐文明的浸润,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