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暴的问题,又拉到了大众的面前;说起“家暴”,不止出现在公众人物身上,一些普通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甚至需要经历过漫长的黑暗生活,才能走出来。

  经朋友介绍,半年后结婚

  

  婷婷居住在平顶山市某县,父母都是工薪阶层,2011年2月的某天,她与前夫阿伟(化名)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见面,“刚开始见他时,感觉他很腼腆,人还不错,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接触。”

  婷婷说,阿伟的父母在农村,起初自己家人并不太支持两人,不过,婷婷觉得阿伟有进取心,所以就坚持了下来,“他那时候表现的很细心,对我父母也很好,会在上下车时,主动开门、关门。”

  认识半年多后,婷婷和阿伟结了婚,2013年11月,他们的宝宝出生了。原本以为家庭会更幸福,可让婷婷没想到的是,她的不幸才刚刚开始……

  两年:被打两次,惨遭家暴

  

  “2014年4月,他第一次动手打了我。”谈起打人的原因,婷婷表示,孩子出生后,由孩子的奶奶带。

  有天,孩子的奶奶要回老家,婷婷担心其坐公交时碰到小偷,就告诉老人,把零钱装在外面,“大钱”装进里面。

  婷婷说,她之前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婆婆兜里有一千元,知道是阿伟给的,她私下跟阿伟说过,以后给父母钱时,可以相互给对方父母,不用瞒着另外一方,阿伟也同意了。

  “她可能觉得我知道了她儿子偷偷给钱了,突然就恼羞成怒,说你啥意思啊,我哪有大钱,还脱衣让我搜身……”婷婷说,在屋里看到此事后,阿伟拎起凳子就砸她,还把其拉到阳台角落里,用手狠狠地掐自己的脖子。

  事后,在家人的劝说下,阿伟道了歉,并表示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不过,阿伟的承诺没有兑现。一年后,婷婷和阿伟闹矛盾,住到了娘家,两人一直处于冷战状态。有天,婷婷要回家看儿子,却发现打不开门了,“当时,我跟我姑姑在一起,她就打电话给阿伟,斥责其做得过分了,可阿伟却在电话里跟长辈吵了起来。”让婷婷没有想到的是,随后,阿伟回到家,在楼道里就动起手来。

  “他揪着我的头发,拽的满地都是,头上露出了5块头皮,流了很多血,还把我和姑姑从楼梯上踹了下去,栏杆都撞断了。”回忆起那段经历,婷婷小声地抽泣了起来。那天,他们报了警,然后被送往医院。也就是从那时起,婷婷彻底下定决心,要离婚。

  受害者:对家暴一定要零容忍

  

  几个月后,婷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并表示什么财产都不要,“我当时只想不再与他有任何瓜葛。”不过,当时法院并没有判决二人离婚。

  “我有住院证明,有邻居当目击证人,有出警记录,有一地的头发……法院却仍认为我们感情没有破裂。”婷婷说,自己父亲的心脏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这件事一直有心结,判决下来几个月后,离世了。

  2017年3月,婷婷再一次提起诉讼,而这次,法院判决双方离婚。随后,阿伟却又上诉至平顶山中院。最终,经过调解,双方离婚。

  如今,已经32岁的婷婷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不过,对于父亲的离世,她深感愧疚,她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遇到‘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因为对方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她建议,“家暴”的受害者,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证据充足,可为何法院第一次不给判离婚呢?

  其实,不光是婷婷,许多第一次去法院离婚的夫妻,法院都不会判决双方离婚。

  “基层法院一般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考虑,很多时候第一次不会判决离婚。”据郑州一基层法院法官介绍,判决下来后,可以给双方一些冷静的时间,防止他们因冲动而离婚。

  这名法官表示,第一次判决6个月后,可以再次起诉,不过,再起诉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有新情况、新理由。

  碰到“家暴”如何正确保护自己?

  如果你的家在郑州,遭遇“家暴”,无处可去后,可以选择郑州市家庭暴力庇护中心。

  有人曾表示,入住庇护中心,一般是郑州市妇联在接待“家暴”投诉的过程中,根据对方的意愿,开具相关凭证后,申请者可以拿着凭证直接到救助站办理入住手续。如果有遭遇“家暴”后直接来救助站寻求庇护的,他们也可以直接接收。

  值得一提的是,遭遇“家暴”,要记得第一时间报警。郑州市公安局一基层派出所民警表示,首先,报警后,民警的出现,会减少弱势一方再次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另外,有了出警记录,万一以后打官司,这也是一种证据。”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也提醒,家庭暴力受害者应注意尽早、及时、全面地保留证据,如施暴者辱骂、威胁的短信、邮件,验伤病历记录、被破坏的衣物、对方使用的凶器等,并积极向妇联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公安机关或其他组织求助或报警,相关的证明或书面记录可作为证据使用;施暴人因施暴而做出的口头、书面悔过或保证也可以用作证据。

  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来建立的

  如若一方遭受伤害

  要记得不要被束缚

  收集好证据,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对于家暴一定要零容忍!

  文章已同步至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天天快报、QQ浏览器、QQ看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