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准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兰州新区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现将会上各新区提供的工作进展材料摘编刊发,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十四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福州新区加快开放开发

2017年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648.17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1359.69 亿元,同比增长18.4%;规上工业增加值约819.55亿元,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4亿元,同比增长9.9%,分别约占福州市总量的23.2%、24%、37.2%和22.6%。

一、完善新区顶层设计

启动编制《福州新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加快形成科学全面的新区规划体系。同时结合滨海新城、三江口、琅岐岛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情况,切实做好各区域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滨海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滨海新城启动区详细城市设计、滨海新城6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47项规划成果,确保先谋后动、有序开发。切实推进新区"多规合一"改革探索,建立规划协调和会审机制,设立"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基本实现滨海新城和琅岐岛文旅项目等空间布局的"多规合一",确保新区规划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2018年4月22-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位于福州新区的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二、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在新区管委会统筹规划管理的基础上,正式组建福清、长乐、仓山、江阴港城经济区等4个新区功能区(经济区)管理机构,理顺福州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新区投资发展基金等管理机制,完善管委会对功能区(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六大管理职能,不断健全"两级联动,组团推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体系。针对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需求,抽调市县各相关部门人员分别成立滨海新城、三江口、琅岐岛3个市级建设指挥部,构建各方联动协同新机制。推动福州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壮大高新区海西创业基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创业创新示范中心等双创载体,成功举办2017年"创响中国"福州站活动,已建成1家国家级专业化、7家国家级、38家省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和团队总数超过3400多个。设立福建省海洋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试点开展全省境内的海洋产权交易模式改革,实现福建(福州)海洋产权交易平台与省海渔厅"福建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管理系统"互联对接,形成"内网审批-外网出让"全省集中交易的创新模式。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入围第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在积极推动纺织化纤、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的基础上,着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大实验室",重点扶持一批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努力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全国首家物联网开发实验室正式揭牌,全球最大规模的窄带物联网智慧水务商用项目启动,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大会永久选址落地新区;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8.5代面板项目建成投产,并吸引总投资达80亿元的东旭光电、联华林德气体等项目落地动建;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启动建设,成功入围第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已注册企业192家,注册总资本达225亿元;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新零售业态落地发展。

四、提速重点区域开发

按照"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功能组团分别推进"的发展思路,一是集中力量推进滨海新城建设。结合长乐撤市设区,迅速启动总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建设,策划生成三批180个、总投资约2500亿元的重点项目,重点推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发展重点的宜居宜业智慧城市。二是同步加快三江口、闽江口组团开发。进一步细化完善三江口片区控制性规划,突出新城和老城的跳板功能,努力打造美丽福州示范区、美好生活样板区,首批86个项目已渐次展开建设,并初步梳理形成第二批64个项目实施清单,计划投资约500亿元。三是协同推进江阴湾组团等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的7个新区近期重点区域和组团的建设,积极通过PPP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镇级小城市"项目,加快打造新区现代城市群。

五、优化服务保障机制

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设立滨海新城代批窗口,启用福州新区管委会审批专用2号章,在福建省首创审批权限代批模式,全力推动省级下放福州新区审批权限转由县(市)区代理审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验项目在福州新区复制推广工作,实现省级下放权限的高效运行,有效实现"新区审批不出区"。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以自贸区为试点,推出一批体制创新举措,其中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9项在省内复制推广;推出65项贸易监管创新制度,促进货物入区及整车进口口岸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江阴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整车突破1万辆。"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试点。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马尾基金小镇已集聚基金类、股权投资类、资产管理类投资机构158家,基金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六、提升开放开发水平

大力实施"海上福州"战略,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江阴港新开通"印尼线""马尼拉线""越泰线""越南线"等航线,福州新区"海丝"航线已达9条;福州港口岸罗源湾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和双向投资,不断扩大经贸人员往来,40家新区境内企业备案对境外投资总金额21亿美元,引入英国英富来公司与本地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福建首票跨境电商空运直购模式,福清功能区与中农批(北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签约东盟进出境食品冷链物流中心、数字东盟-海丝中心等4个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人民币。深化对台交流合作,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水工主体建设完工,对台海运快件中心经测试正式运行,海峡青年交流体验营地一期项目竣工启用,将打造为海峡青年节永久性基地。推进新区与平潭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发展模式,打造对台产业承载腹地。加强新区推介招商力度,落实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政策49条措施,成功引进神州、菜鸟网络、京东物流园等项目,国开金融、上海复旦大学精准医学团队等大型平台落户新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