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营管理私塾

  作者:姜上泉

  2018年,中国企业到底怎么了?究竟是什么压垮了中国企业?企业该如何自救?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彻底解决病因。本文详细讲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秘诀。

  01

  春天不远,但很多企业没有熬过冬天!

  尽管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各地政策对民营经济都给予了不同力度、不同层次的倾斜与支持,但从年头到年尾,还有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2018年1月,从年入3.5亿到负债6亿的知名运动品牌德尔惠宣布停业,多处资产被挂牌抵押拍卖;1月30日,金盾控股董事长周建灿坠楼身亡,留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以及98.99亿元的债务。

  5月,浙江绍兴的中国500强企业盾安集团爆发出450亿元的债务危机濒临破产。

  7月,深圳坪山100亿级企业沃特玛电池公司被爆整体债务221.4亿元,逾期债务19.98亿元,公司濒临破产;7月20日, "大豆之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山东晨曦被裁定破产。

  7月31日这一天,北京邻家便利店168家门店全部关停;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发表公开信,宣布公司面临危机,随时可能倒闭;北京尚品国际旅行社宣布倒闭,拖欠员工薪水数百万元;深圳容一电动宣布倒闭清算,总欠款8225万元。

  8月,苦心经营20年,资产曾达30亿的中国家具行业领头羊诚丰家具宣布破产;经营17年,门店600余家的好来屋厨柜被爆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欠薪近500万元;红极一时的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破产清算再分配方案通过。

  9月,曾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加加酱油卷入债务危机中。

  10月,辉煌一时的金立手机被爆负债百亿、裁员万人、董事长失联,一代手机巨头消失。

  2018年濒临破产和已经破产的企业远不止这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还有一些国资背景的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渤海钢铁正式破产,负债1920亿元;

  世界500强化肥企业子公司兖矿鲁南化肥厂因为累积37亿宣告破产;

  长期因为亏损资不抵债,六国化工子公司江西六国申请破产重组;

  国内最大轮胎企业山东永泰因资金链断裂,正式宣告破产清算;

  湖北宜化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因冬季天然气供应受限被迫停产;

  ……

  有些企业老板自我解嘲苦笑着说:“现在申请破产要比申请注册公司要难得多”。

  02

  2018年的中国企业究竟怎么了?

  中国不少企业的现状是“头大——充满理想,身肥——机构臃肿,腿瘦——没有前进的动力”。

  很多企业做大了,但同时也就做空了,现金流断裂了。很多中国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就像盾安集团持续性的业务扩张和上市等行为给集团带来巨大的资金链压力;就像沃特玛在国家加大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背景下,加快扩产步伐,在铜陵、十堰、荆州、唐山、渭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大跃进式发展的背后却是债台高筑。

  盾安集团和沃特玛进军的行业都是政策性极强的行业,坊间流传一句话:但凡政府鼓励的新兴行业,如果存在大量补贴,那这个行业多数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近些年国内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很多企业的营收增长不是自身能力增强,而是市场份额增长带来的收益。今年,市场环境稍微恶劣些,很多企业的老板便叫喊顶不住了;没有经营与管理过经济滑坡或经济持续低迷企业的老板,就称不上真正的企业家;企业要经过春夏秋冬才会成熟,不能冬天刚来临就喊受不了。

  稻盛和夫先生在他《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的主题演讲中说:“萧条才是企业成长的最佳时机,克服萧条,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2018年不少企业老板喊料工费太高了,税费也太高了,我们的回答则是:“大环境好时,企业赚钱矛盾就隐藏了,利润高的企业掩盖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不足乃至缺陷;其实,以前税费也高,为什么现在呼声就这么高这么响?因为大环境不好了,企业不赚钱了,不赚线时矛盾就暴露了”。

  大潮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而现在大潮才刚刚退下一波,已经开始有裸泳的企业就显形了

  东方的企业关注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销售额,西方的企业关注现金流量和股东回报率。小企业是经营风险,看产品是否好卖;大企业是财务风险,看总资产和总负债。

  在中国死掉的大企业不少都是因为财务风险导致的,当企业扩张过快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表现在现金流量上就是不断地融资并付息、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不断地累积应付账款和推迟还款;再加上国家经济去杠杆化,银行银根收紧,加强收贷和清理不良资产,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企业在病榻上沉疴死亡。

  从前的巨人集团由于投资做长期产业导致现金流不足,于是抽掉主营业务的钱投入到非主营业务,欠下供应商的货款长期不支付,结果导致供应商不供货致使企业停产而破产。

  从前的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号称“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集团用短期融资去做长期投资,10个杯子6个盖,怎么也周转不过来,庞大的商业帝国半年就轰然倒下。

  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要素:利润、现金流量(保障良性循环)、财务体系的健康。中国企业的不少老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三不看:不看账、不看报表、不看财务分析报告;他们驰骋市场开疆拓土叱咤风云,但面对企业外部市场的风云突变和企业内部风险预控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

  销售部门对收入负责,财务部门对利润负责;销售部门是发动机,财务部门是踩刹车;可惜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账房先生,他们无法胜任理财幕僚和战略伙伴的角色。

  财务问题是导致不少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不少企业的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同质化的背景下就大打价格战,而低价竞争就累死自己,饿死同行,坑死客户。

  03

  为什么低价竞争会坑死客户?

  品质和服务的前提是利润,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但不能消失,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品质和服务。企业倘若不能推出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如同任正非所说,将失去未来战略竞争力

  “金品质、立天下”这句气势磅礴的广告词,曾经是金立手机辉煌时期的最好见证。有人总结出金立手机消亡的四个重要因素:

  品牌定位摇摆不定;

  过度营销烧钱伤身;

  重资产模式拖垮现金流;

  创新乏力“爆品”难出。

  这四点是压垮中国不少企业的稻草,尤其是第3点和第4点,值得我们企业家们多自省多反思。有些企业家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上规模就等死,上规模是找死;不技术升级就等死,技术升级是找死,而上规模就得大量投资机器设备,企业就由轻资产变为重资产,重资产就会影响企业资金链”。

  企业的财务管理由现金变资产,由资产变现金,这一个循环就是企业的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现实盈利和变现的匹配和平衡。正如同鲁冠球所说:“经营者就是资源优化配置者,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是赢家”。

  企业生存的秘诀不但在于冒险,更在于避险。企业发展的秘诀就是要在冬天谈春天的温暖,春天谈冬天的寒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