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单车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如今,当你走出家门就可以随处看到许多的“小黄车”“小蓝车”,只需利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付给1元钱后就可以骑着自行车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称它们为“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人们不再担心自己的自行车被盗,也不用担心没有停放的地方,更节省了购买自行车的成本和停车费用。

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前往西安旅游。西安是旅游城市,一年四季的游客不断。在古城墙游玩后,一家人准备去回民街吃饭,打了半个小时车还是没有打到,滴滴快车也不接单,这可把爸妈难坏了。

“要不骑着这几个自行车咱们去吧!”我指着跟前的摩拜单车说。

“这是谁的自行车,你就骑!”一旁的老妈说。

“再说上着锁呢,咋骑?”老爸也忍不住插话道。

“人家这叫共享单车,只要1块钱就可以骑着不停的转,可方便了,而且只要用手机扫一下这里就可以骑了。”我指着自行车上的二维码有些得意的说。

扫码、押金、开锁,不到15分钟我们就骑车来到了回民街,因为首次在西安使用,不但没有扣钱,还返还了优惠券。

这让本就精打细算的爸妈非常兴奋。

“你早说能骑这个,还费打车那劲?我早就听说大城市有这‘共享单车’,就是没见过。”父亲说。

父亲出生于1962年,是基层的一名公务员。母亲出生于1966年,是工厂的一名工人。一家人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即使闲下来的时候也从没有一起出过远门。那时候,别说像我们武川这样的小县城没有“共享单车”,就连呼市也是刚刚投放,两人初次见到这“神奇”的东西,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父亲讲起了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1977年那年,父亲15岁。读完了初中,需要前往30里以外的县城读高中。每周一的早晨,还没等天亮,父亲就与同村的两个少年一起坐着村里采购货物的驴车前往学校,有时候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一次,驴车因为下雪无法行走,父亲就与两个伙伴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到学校时已经是上午10点了。就这样,父亲读了三年的高中,坐了三年的驴车。

1981年,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一个公社(1982年后改为乡)里。父亲负责包片联系四个村,基本每天都要跑一个村,最远的村16公里。步行下村一天两天还可以,日子久了不但影响办事效率,自己身体也吃不消。那时候公社有8匹马,为了方便下村工作,父亲向公社申请配一匹马。但是那时候干部多、马匹少,最后公社领导提出去往5公里以外的村里可以骑马,近的地方就步行去。从那以后,父亲下乡的方法有三种:搭农民的驴车、马匹、自己的腿。

1985年的一天,家属院搬来了一对新夫妇。吸引大家的不是新娘的美貌,而是结婚时一起推进家门的自行车。这个突如其来的“家什”给这个本就不大的乡带来了新鲜,每天都有人三三两两的结伴去这对新婚夫妇家串门,实际是去看自行车。开始的时候,两口子还挺热情,渐渐的也就厌烦了。人们慢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忍不住在人家两口子练习骑车子的时候围观看热闹。特别是在人家两口子一起骑车子上县城购物的时候,像母亲这样望着人家背影渐渐消失的人不在少数。

有一天,父亲回家特别生气,扬言自己要买自行车。原来,人家隔壁的叔叔骑车子下村里面,父亲说让人家拖着他,人家说怕他把自行车压坏爆胎。

“其实那时候一方面是生气,另一方面也有些羡慕嫉妒吧。”父亲说。

后来,买自行车的人逐渐多起来1988年,名义上为庆祝我的出生,家里买了第一辆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母亲说刚买回自行车的时候,父亲总是一天三清洗,下村一开始还舍不得骑,后来看到人家别的叔叔骑自行车下村,他才也骑着下村,但是走到沙石较多的路面,他总是推着走,生怕把车子弄坏了。

进入90年代,自行车开始被摩托车替代。随着幸福牌摩托车来到我们家里,自行车被存放到了凉房里。一直到2000年,我十二岁的时候,自行车因为上街后实在与街上的风景格格不入被卖掉了。

后来,家里又买了“永久牌”“捷安特”等多个品牌的自行车。

随着我学生时代的结束,伴着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自行车离开了家里。甚至有段时间,我觉得自行车的时代似乎逐渐在远离我们的生活。

前几年,公共自行车的出现,没有把人们带回自行车的时代。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却似乎带来了新的自行车时代-绿色、低碳、便捷的自行车时代。

“还是自行车的时代值得怀念啊!没想到如今自行车又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父亲感慨地说。

在西安旅游的日子,每天出去都要骑着“共享单车”,我真有些后悔告诉他们有这个东西。旅游回到家里,父亲逢人就说:“西安真不错,还有‘共享单车’,可方便了!”

如今,呼和浩特市也有了“共享单车”。

有时候父亲出去的时候,我说我开车送他,他总是说:“家门口就有‘共享单车’,可方便了,不用你。为了这玩意,我还专门弄了个智能手机。”

我想,对于父亲这代人来说,“共享单车”给他们带来的不只是便捷,更有回忆。要知道,40年前,他们多么渴望与别人共享一辆自行车,但是没有人愿意,也没办法愿意。而当今,你不只可以和别人共享一辆自行车,而是可以多个人共享多辆车,其中的意味也许对于父亲这一代人更深长。

(文:武川县公安局苏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