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4日对外开放以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万科山景城分馆就成为周边群众的好去处。这是黄埔区图书馆的第22个分馆,也是第11个企业分馆。近两年来,黄埔区创新探索出一条“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总分馆建设路径,建成30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发挥分馆特色

为群众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走进黄埔区黄埔街分馆,船舱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该馆结合黄埔港码头的历史元素,打造出有船舱特色的分馆。

据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骞介绍,黄埔区总分馆建设实行“一馆一策”,注重融合街镇文化特色。如长洲街分馆结合长洲岛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非遗资源,设立了粤剧室、珠绣工作室及非遗展览室。

在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时,黄埔区注重发挥企业的特色和管理经验,由企业、园区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自主管理,建成了环境舒适、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位于广州科学城入口的励弘文创旗舰园分馆主打“文化+科技”特色。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艺术画屏、黄埔区图书馆工作站、全景深多声道技术、数字声学环境系统、视源智能会议管理系统等,为读者提供了图书阅读和艺术欣赏的全新体验。

位于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内的缘创咖啡分馆设有共享健身房、共享朗读吧、共享创客中心,能为企业提供路演、上市、融资等服务。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激活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的投入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馆瑜源儿童分馆展览区展示了舞台剧的创作流程;能容纳100多名观众的表演区,每逢周三会举办“我们的星期三”品牌活动。作为广东省首个儿童主题文化分馆,该馆自10月24日启用以来,已成为儿童和家长观演、交流、体验的乐园。据悉,该馆的设立源于广州瑜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迈程与黄埔区文广新局负责人的一次洽谈,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按照政府提供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管理的模式建成开放。

瑜源儿童分馆是黄埔区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的代表。黄埔区根据辖区高新企业多、创业园区多、文化配套不足的实际,探索出了“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分馆建设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社会力量主体效益共同提升的“双赢”局面。

在与企业共建分馆时,黄埔区为企业提供图书、数字资源、艺术资源以及部分启动资金,指导企业配套投入场地和建设资金建设分馆。2016年以来,该区投入461.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525万元用于分馆建设,激活了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和利用。

万科山景城分馆由广州万畅房产有限公司提供近600平方米的馆舍和设施设备,委托第三方进行日常运营管理。黄埔区文广新局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图书资源,并定期更换图书及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同时通过岗前及日常培训等方式为该馆提供服务指导。

缘创咖啡分馆是广州市首个24小时开放服务的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黄埔区文广新局提供了少量启动资金,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场地并负责装修,11家企业和273名社会人士众筹了40多万元,购置了绿植、书架、朗读亭、健身器材等。

在励弘文创旗舰园分馆的建设中,企业投资约100万元进行场地装修和软硬件配置,每年还要补贴60万元用于运营管理。但励弘文创旗舰园总经理李思慧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因为该馆为企业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文化层次,增强了人才吸引力。

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林艳表示,黄埔区通过制定政策、转变方式、激发活力、发动有想法有激情的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合力,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更漂亮的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黄埔区人口仅109万,但在2016年和2017年,黄埔区图书馆连续两年实现接待读者总量、图书借阅总量、馆藏总量三个“超百万”。今年以来,黄埔区图书馆总分馆共接待读者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文献借阅量为165.5万册次,同比增长10.4%。

黄埔区图书馆各项服务数据的攀升,得益于该区深入推进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这些分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提升了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今年以来,黄埔区文化馆在分馆举办艺术培训3000多场次,组织各种艺术欣赏、交流活动达1000多场次。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黄埔区将文化馆的动态服务和图书馆的静态服务融合在一起,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起供需对接的服务运作机制。

万科山景城分馆优雅舒适,与周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开馆仅一周,共接待读者5500人次,外借图书583册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4场,参与读者1000多人次。创新基地分馆自5月建成以来,已吸引基地内40多家企业来馆开展活动。缘创咖啡分馆建成后,不少人闻名而来,该馆负责人说,分馆建设以前,每天的咖啡销售收入不过七八十元,现在增长了10多倍,周末的销售额能达到2000元。

林艳说:“这些分馆建成后,实现了资源积累和良性互动,激发了群众的文化热情。”如今,黄埔区不少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分馆,并愿意为此提供相关保障。今年该区建设的9个社会分馆均分布在企业中。

获取更多资讯及精彩阅读

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