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东南亚及南洋国家旅游,你会发现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很多日本女子的公墓,被称为南洋姐公墓。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墓位于新加坡,里面埋葬了900多位日本女子。现在公墓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这么多的日本女子会葬身海外呢?为何又被称为南洋姐呢?

其实,这还要追溯到明治维新后的海外扩张计划。在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开始发展工业,而代价就是牺牲农业的发展。这一政策使得日本的贫苦农民大量的破产,失去生活来源。同时,日本发展工业严重缺乏原始积累,资金缺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国家政策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原始积累,赚取外汇,同时解决贫苦百姓生路问题,实现日本的海外扩张计划。日本广大的贫苦女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日本海外扩张的先驱。具体的工作就是要求这些女子到海外卖身,赚取外汇,支持国内生产。同时这些女子作为先驱,为日本的扩张搜集情报。

于是,由国家推动,大批的日本女星来到当时的南洋,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甚至美国的夏威夷,还有中国的东北地区,她们以服务外国人为收入来源。而且当时华工和印度劳工,黑人奴隶遍布这些地区,而他们基本上背井离乡,辛苦创业兴业,过着流亡的打工生活。因此,对女性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日本女子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一切。

而在需求旺盛推动下,前后几十万的日本女青年来到南洋成了南洋姐,为日本明治维新工业的发展,和军备的购买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当时日本购买军舰,很多都是南洋姐的捐款。但是,南洋姐虽然赚了钱,但是没有实现为日本扩张做先驱的目的,而且有损日本名声。

于是在一战后,从1920年开始,日本政府以南洋姐有损国家美好形象为由,开始禁止女青年到南洋,持续几十年的南洋姐计划这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当时大量的南洋姐,因为从事的职业特殊,回到国内,备受亲属和邻里嘲讽,而且很多女子回来后失去收入来源,于是干脆很多女子继续生活在当地,甚至在当地结婚生子或者继续从事之前职业,最后客死他乡。才有了前面说的,那么多的南洋姐公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