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们提到了挪威军舰下沉的事情。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盾舰之一,在舰身完好,破损并不严重的情况下,任由它逐步下沉,这一现状也深刻的暴露了曾经与波罗的海舰队针锋相对的北欧海军,已经沉沦到了何种地步。

为何这么说?

毫无疑问,损管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海军素养的重要表现,甚至超过了表面的武器装备先进程度。

在人类海战的巅峰时代——二战的太平洋战争里,这一特点得到了铁证,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海军帝国,其损管水平也是令人发指的。

首先是日军。

虽然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后就步入没落,更是闹出了甲板上放鱼类还是放炸弹的笑话。

但是,在海军的基本素养和意志上,他们完全可以作为匹敌美军的对手。

譬如上图这艘大船,仅从照片看,其被炸的面目全非,已经完全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炮塔炸飞,甲板大幅度扭曲。

这是珊瑚岛海战后的翔鹤号,尽管看着惨不忍睹,但是它依旧靠自身的动力开了回去。

另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日本天津风号驱逐舰。

这艘看着没有船头的军舰,是驱逐舰天津风号。

再被美国SS红鳍号击中后,包括舰桥在内的的前1/3舰体断掉沉了,后2/3抢修过后在海上飘了一个星期后被拖曳到胡志明市装了个临时舰艏和舰桥打算开回日本,不过半路上被B-25攻击被迫弃舰了。

然而,在失去了接近一半船体后,还能继续保持浮力和行驶能力,这样的损管标准实在是令人惊叹。

日军都如此,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让日军选一个bug,那么被多次确认击沉的企业号,肯定当选。

1942年7月,企业号投身瓜岛海战,自己被命中7颗炸弹,受了重伤,舰员74人被炸死,95人受伤。由于抢险方式得当,及时控制住大火,企业号艰难地返回珍珠港修理。

在仅仅一个月后,企业号又被翔鹤号上的18架九九舰爆突破空中防御圈,共命中250公斤穿甲弹3枚,另有4枚近失。空袭过后,企业号燃起大火,飞行甲板严重受损,77人阵亡,91人受伤。日军在电台中汇报:确认击沉企业号。

著名历史照片:被围攻的企业号

但在受损1小时后,企业号恢复到24节航速,还重新开始了回收舰载机的作业。

1942年10月,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又参加了瓜岛的圣克鲁斯海战。再次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弹,另有1枚近失,可是局势不允许企业号返回美国修理,美国已经有3艘航母被日方击沉,主兵力当时只有企业号,附近就有一支日本舰队随时都会发起新的攻击。

企业号只好一边航行,一边抢修。此时企业号仍然是美军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可用航母,水兵们在机库甲板上漆上的这样的标语,企业号对抗日本(Enterprise VS Japan)。

就这样,在半年中三次大伤的企业号,靠着逆天的损管水平,包括但不限于极为高效的灭火措施,对于依靠进水排水控制舰身平衡的经验和技巧等,硬是挺过了太平洋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因此也成为二战中美军荣誉最高的一艘航母。

不知道被剐蹭后即全舰撤离坐看沉没的挪威海军,看到70年前这样的损管水平,会是怎样一种心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