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春天的故事”。40年风雷激荡,40年潮涌秦州。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天水改革开放的故事同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发生于这片热土的辉煌成就和生动实践,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壮丽篇章的一部分。今起,天水日报社全媒体推出“40年40人”大型系列报道,集中报道我市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引领和典型意义的工人、农民、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代表,和您一起感悟羲皇故里的伟大成就,擂响继续赶路的时代鼓音……

靳志强:执着坚守 只为果硕民更富

□记者 徐媛

40年前,秦安同全国一道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国劳模靳志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亲历了秦安林果业的发展历程,也受惠于改革开放。

靳志强说:“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40年过去了,农民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这都是政策红利的好处!”

1980年,土地承包到户。当时,分到土地的郑川村人在自家的责任田栽植了桃子、苹果。在郑川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镇的林果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十里桃红一县川”的壮观美景。也是在那时候,中学毕业的靳志强积极地加入到这一行,跟前辈们学习讨教。

为挑选出适宜在秦安栽植的果树新品种和新技术,他前往省、市技术部门,向有关专家请教咨询,并潜心研究,把实践中的心得记录下来,经常思考论证。5年下来,他总结出的“苹果均衡持续良性化丰产栽培技术”、“桃树均衡持续良性化丰产栽培技术”和“桃保护地栽培优质丰产速成法”,有效提高了苹果、桃的产量和质量。

2000年,借助党的退耕还林政策,兴国镇出台荒芜土地反租承包,鼓励规摸化发展林果产业。靳志强大胆承包土地100亩,建起了林果科技示范园,一干就是10余年。10年间,他在示范园栽植果树12万余株,使昔日荒岭变成如今的“花果山”。截至目前,他在示范园共培育桃新品种150余个、苹果新品种30余个。经他精心选育的40余个优系品种,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林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如今,果品业已经成为秦安县的支柱产业,果品已然成为当地果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农民变成了一名大家爱戴的果树专家,这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对我来说,只要一天能动弹,我就要把传统富民产业搞好,回报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回报党的好政策。”靳志强感慨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