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明乡风孕育有机结合,坚持塑型、铸魂两手抓,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打造一批“村美、人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乡风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

打不素村冬捕节。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曾几何时,是各方面有名的落后村。不光穷,“跑江湖”的、“套红蓝铅”的,“片片匠”(靠外出坑蒙拐骗维持生计的村民)四处流窜,祸害乡邻不说,还带坏了村里社会风气。近年来,村里建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融入到“互联网+”模式中,村里的事业越搞越活泛,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同时,村集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起了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的同时,也让乡风民风好了起来。针对村里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冬季农闲时节赌博成风等现象,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行动,通过倡导简办红白喜事、成立乡村文化大院、改进农家书屋、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等举措,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戒赌戒毒的观念深入人心,农村风气焕然一新。退居二线的老支书感慨地说“我过去几十年都没管好的事儿,现在基本上就不用管了,村民们哪有时间整天围着麻将桌耍钱了,都在争着往好过自己家的光景了。农闲时节,大家伙儿更爱往那文化大院里跑。”

乌兰计一村跳广场舞展演。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哈业胡同镇乌兰计一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内容,在村里围墙、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处统一规划打造乡风文明宣传点,制作接地气的乡风文明宣传画,让广大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使其对文明理念的理解认同和主动践行意识不断增强,营造了浓厚的遵德守礼、改变陋习、共创文明宣传引导氛围。达到了“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效果。村里的文化广场占地面积很大,四周围一圈健康步道。清晨或傍晚时分,村里的大爷大娘,年轻后生、媳妇儿都自觉不自觉地聚到这儿来,在文化活动室里下下棋、打打扑克,小媳妇们网上购购物、跳跳广场舞,老人们听听“打坐腔”。区里的乌兰牧骑还时不时的来村里演上几场,那叫一个惬意呀!生活方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农大新村村史馆。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麻池镇农大新村,别看名字叫“新村”,实际上村子很有历史。四十年前,一群时代潮流推崇的有志青年,来到这里创办“共大”。他们风餐露宿、艰苦劳作、啃干粮、喝碱水,自建校舍,垦荒耕田。后来一批批本乡和异乡农民迁入,利用本土资源转型发展养殖业,开发改造盐碱滩。后来为了纪念老一辈们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环境斗的壮志豪情,从而教育广大村民,村里专门建起了村史馆,来挖掘展示麻池古城的父老乡亲数百年来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淳朴民俗风情。村里还盖起了文化广场,建了戏台,成立了文艺队,文明的火种像四十年前一样,起了燎原之势。

阿嘎如泰苏木牧民新村。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在做好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融入蒙元历史文化元素,推行“三色”理事会。三色”即红色、蓝色、白色。主要代表两个层面的意思。从人员构成上,红色代表党性坚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即党的“红色因子”;蓝色代表一心为民服务的现任部分嘎查“两委”干部即群众的“蓝领工人”;白色代表志愿服务嘎查且道德品格、行为品质清白的后备干部或群众即有先锋意识的“清白群众”;从具体职责上,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红色即喜事事务的管理指导工作;蓝色即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白色即丧事事务的管理指导工作。实现“一会多赢”,使“三色”理事会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促进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

美丽乡村里幸福的农民。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哈林格尔镇新河村是黄河边的一个老村子,前些年,村里经济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村民们在干部的带领下,转变思路,围绕村边这条静静流淌了千年的黄河作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沿黄河景观大道旁建起了一排排“农家乐”“渔家乐”,家家户户搞起了“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游客在欣赏壮美黄河之余,更多地感受到当地村民那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诚实可信的人格魅力,这其实是一种更好的风景。村里还主动对接、引进了文化企业内蒙古黄河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围绕“黄河”这一独特的文化主题打造了黄河谣生态文化园区,建起了“黄河谣民俗博物馆”,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的场景。让村民及游人在回首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包头市的历史变迁。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对人们进行了传统教育,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幽静的乡间小路。来源:九原区文明办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外表,更要注重精神内在的提升。正是这一个一个的“点”,构成了包头市九原区乡风文明建设的“面”。折射出包头市九原区近年来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把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更好地用九原的文脉魂脉化人育人,真正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为美丽乡村注入“文明之魂”。(九原区文明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