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开启终身学习之旅。

  文源 | 《精英说》(id:elitestalk),转载已获授权。其他内容来自Ent_evo新浪微博。

  作者 | 克里斯 编辑 | Myra

  今天看到的最重磅的新闻,绝对要属:中国诞生首位CRISPR基因编辑婴儿,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财经网微博截图

  关于基因编辑婴儿这一宣称还没有得到其他方的独立证实,是研究者本人向外界透露的。深圳和美医院甚至发了一个声明说这个事情和他们无关。

  事件真伪还待验证。单就基因编辑婴儿这件事转一则(果壳网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生)@Ent_evo的解读:

  1.CRISPR基因编辑婴儿这个项目不是偷偷做的,之前是做了登记也有了伦理委员会审批(虽然能找到的申请书只有一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 2.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是个莆田系,黑料挺多,不过研究者本人是隶属南方科技大学的。 3.这次编辑的是CCR5基因,它有一个天然等位基因叫CCR5Δ32,少了32个碱基对。这个等位基因很奇怪,可能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但是经历了很强的正向选择,说明它在短暂的历史里一直是好事情。CCR5Δ32携带者确实对HIV-1有很强的抗性,看起来生活也大致正常。 4.突变的CCR5Δ32也有缺点,目前看来它可能会给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带来不利影响,比如遭受一些黄病毒属病毒感染后,有更高概率出现严重的症状。 5.现在HIV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人群上来说,有更多的CCR5Δ32应该是利大于弊。 6.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这就不好说了,并不是每个人一生中HIV的风险都那么大。而且考虑到现在HIV的阻断疗法非常有效,做这样的选择,收益并不明显。 7.但是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个目标,而是在于手段。CRISPR作为基因编辑工具虽然强力,但是会有很多“脱靶"——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编辑农作物好办,弄出问题了就不上市呗,但如果一个人遭受了错误的编辑,你不能把他杀了啊。 8.而且这一次要切32个碱基对,第一次尝试的话找单一的位点应该更安全些。 9 当然研究者必定会做测序监控(申请书里确实也有写),但这种监控是否有能力抓到所有突变,我还是存疑。 10.更糟糕的是,这次做了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明确知道编辑没有成功。这个孩子就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而却承担了一样的风险。 11.归根结底,就算一个人对HIV有抗性,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已经有人天然就有了。人们真正在乎的那些特征(比如外貌和智商)的遗传特征还远远没有搞明白,编辑那些东西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12.但是这个案例里的安全和伦理问题我还是不放心。为啥莆田系医院会是实际开展的场所?有怎样的证据表明确实这两个孩子没有遭受脱靶?为什么那个明明没有编辑成功的胚胎还是最终带着风险诞生了?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依然不够透明缺乏监管。 13.干细胞疗法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医疗新技术,但因为国内监管不足,很多黑心诊所都在打着它的名义进行昂贵而无用(甚至有害)的所谓治疗。我很担心CRISPR胚胎编辑也会变成这样。

  (向下滑动翻看内容)

  国外一些科学家对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震惊并表示了强烈谴责。

  

  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兼遗传学杂志编辑Kiran Musunuru博士说,这是“不合情理的......人类在道德上或道德上无法辩护的实验”。

  “这太不成熟了,”加州Scripps研究转化研究所负责人Eric Topol博士说。 “我们正在处理人类的操作指令。这是一个大问题。”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11月26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就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这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

  网友也表示质疑:一旦科学的底线是低至没底线,失去了人性难道不就是失去一切?

  将人类异化为实验物品,这不是第一次,很有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震惊之余,阅读菌想同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孪生陌生人》。这部影片用真实的人生故事告诉你,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后果只会比你想象得更残酷。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

  这世界那么大,世上的人那么多

  会不会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却过着跟我截然不同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两个人还能在街上偶遇

  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孪生陌生人》

  今年在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的这部纪录片

  《孪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

  有一对从婴儿时期就被不同家庭领养的三胞胎

  在分开将近20年后,在一次巧合中重聚了

  “拐角遇见你自己”,竟然神奇地成为了现实

  纪录片《孪生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当兄弟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

  观众们也不禁为这失而复得的亲情而感动

  可当我们层层揭开那暖心而动人的温情面纱

  一个可怕的惊天阴谋才缓缓浮出了水面

  而事情的真相,也让所有人感到脊背发凉…

  阔别19年,最熟悉的陌生人

  故事还得从1980年说起,那天,一个名叫鲍比的少年,第一次踏进了他的大学校园。

  作为大一新生,鲍比对未来的校园生活感到无比好奇,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同学和老师们竟然像已经认识他很久一样,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还有女孩会冲过来,给他一个吻。

  这种过分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欢迎新生的程度,让鲍比觉得有些不对劲,而在大家的谈论中,鲍比听到了一个名字——艾迪。

  艾迪是谁?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他?

  当一脸懵逼的鲍比来到男生宿舍,却遇见了艾迪的一个好哥们儿。当这个同学看见鲍比时,也有点被吓懵了——因为他刚刚才和艾迪通过电话,很确信艾迪还在100公里外的家里。

  “你是不是也是被领养的孩子?”“你的生日也是7月12日吗?”当这位同学和鲍比确认完这些关键信息,感到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鲍比,很有可能是艾迪素未谋面的亲兄弟!

  两个少年颤抖着,飞速驱车前往艾迪的家。

  当门被打开的刹那,长得一模一样的鲍比与艾迪互相望着对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被不同家庭领养的双胞胎终于找到了对方,那种欣喜与感动,让所有文字都变得苍白无力。

  可是,故事的神奇之处才刚刚开始。

  在媒体对这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进行大肆报道后,有人在报纸的照片上,看到了两个与自己的朋友大卫长得完全一样的人,而“领养”、“生日是7月12日”这些关键词,也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并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

  而大卫,就是这对三胞胎中的一员!

  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精彩,现实的戏剧性也可以超越电影。就这样,三兄弟在阔别19年后重逢了,而他们的故事,也轰动了整个美国。

  记者们热情地涌向了三兄弟,而在无数采访中人们也惊奇地发现,虽然他们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爱吃中餐;都喜欢抽一个牌子的烟;都曾是摔跤选手;甚至对女性的偏好都一致。

  更神奇的是,在分别领养他们的家庭里,都有一个比他们年长两岁、同样也是领养的姐姐。

  不经意的相遇,以及重重叠叠的巧合,让无数美国人为这个故事而痴迷。三兄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上电视,演电影,在纽约过起了万众追捧的生活。

  三胞胎客串麦当娜主演的电影《神秘约会》

  后来,兄弟仨甚至利用人们对“三胞胎”的好奇心,在纽约开了一家“网红”餐厅,开业的第一年就场场爆满,赚到了100多万美元。

  与此同时,合伙创业的三兄弟也分别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三人先后结婚生子,生活也渐渐安定。这仿佛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爱的人都在身边,一切,都幸福得那么不真实。

  所谓人生,不过一场实验

  就当三兄弟沉浸于突如其来的团圆美满之时,一个疑惑,却深深困扰着领养他们的父母。

  当年三个家庭在前来领养孩子时,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自己领养的男孩实际上还有同胞兄弟,他们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分别将三个孩子带回了家,也间接造成了兄弟分离的“悲剧”。

  而更令人感到巧合的是,领养三兄弟的家庭恰好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

  鲍比的养父是一名医生,养母是一名律师,家庭成员基本上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衣食无忧,居住在美国最负盛名的“富人区”。

  鲍比的养父母工作非常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帮助他成长为健全的人。

  艾迪成长于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父也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但有些不同的是,艾迪的养父非常保守,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也十分严苛,从小到大,艾迪都与他缺少沟通。

  大卫的家庭是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养父母都是移民,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勉强能够维持温饱。

  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也不算很有钱,大卫的父亲却是三位养父中最温暖而幽默的,他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平等沟通。而成年后的大卫,也成了三兄弟中最乐观外向的人。

  一样的血缘与基因,却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这是否像极了某种“实验”?想当年,举世闻名的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也是跟踪调查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小孩,以观察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而三兄弟的成长轨迹,简直就像它的翻版。

  不幸的是,这一切的猜测竟然是真的。

  几年后,《纽约客》的记者劳伦斯在无意间发现了80年代的一项秘密研究,有人故意将领养机构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分散给不同背景的家庭,只为研究一个横亘于科学界的难题: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究竟是先天因素的作用大,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深?”

  而三兄弟,刚好就是其中一组实验对象。

  得知这个消息后,三兄弟和他们的家人陷入了愤怒——整整分离了19年,错失了漫长岁月中的彼此陪伴与共同成长,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研究需要?!而且,要不是一连串的巧合,他们有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直到这时,三兄弟也才渐渐想起来,从小到大的确有陌生人以“领养机构回访被领养孩子的状况”为名登门拜访,给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并观察他们的反应,而养父母都以为这不过是领养机构在例行公事,也因此习以为常。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当年的领养机构——路易斯·怀斯中心,早已因不明原因而关闭。

  经过《纽约客》记者劳伦斯的深入调查,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当年被动参与这项实验的孩子,绝对不止三兄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越来越多被分散的兄弟姐妹找到了对方。

  这些人有着和三兄弟相似的经历——被不同家庭领养,从小到大接受着领养机构的“回访”。

  他们原本认定的人生,不过是一场实验而已。

  当科学凌驾于人性,注定带来悲剧

  在《纽约客》记者劳伦斯的努力下,当年这项实验的负责人——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彼得·纽鲍尔终于被找到,可当记者想进一步接触此人以及所谓“实验成果”时,却遭到重重阻碍。

  已是高龄的彼得拒绝了采访,并在不久后离世。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他的助理,可对方除了进一步给出开展实验的一些细节,比如承认三兄弟的姐姐也是作为“控制变量”被提前安置在不同家庭,此外,对实验成果亦是一无所知。

  身为参与者之一,助理清楚地知道这样做从道德层面来看是错误的,可是在那个年代,在为科学奉献一切的理念驱动下,他“别无选择”。

  记者劳伦斯离“真相”最接近的时刻,大概就是得知实验相关的全部材料与从未发表的“成果”,都被封存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时候。

  他满怀激动地想要申请访问,却再次被拒。记录显示,这些资料将被封存至2066年,那时,所有与实验有关的人都将不在人世。

  在此之前,这项实验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虽然我们终究无从得知实验背后的动机以及实验究竟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但在现实生活中三兄弟的结局,却已然显示出它残酷的一面。

  知晓自己不过是“实验品”的三兄弟,在愤怒过后变得日益悲观。他们错过了彼此将近20年的光阴,骤然重逢,喜悦之余却缺少了成长中的陪伴与磨合。矛盾,最终在累积中爆发。

  因为餐馆经营理念的意见相左,兄弟之间的争执演变成了剧烈的冲突,在一场大吵之后,鲍比退出了生意,也离开了艾迪与大卫,而被抛下的两个人,则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

  成长于中产家庭、但从小受到养父严厉管束的艾迪,情绪渐渐走向了崩溃。他患上了躁狂抑郁症,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举枪自尽。

  艾迪的离世让亲人们心碎,鲍比和大卫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甚至觉得“该死的那个是我”;而艾迪的养父,那位风烛残年的教师,也因自己过往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而自责不已。

  所有人都在忏悔,除了那些设计实验的人。

  事实上,记者劳伦斯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被卷入这场实验而最终自杀的人,不在少数。

  血脉相同的兄弟姐妹,在成年后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也许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回答那个问题——“先天还是后天”,可与人命相比,这一切,也许都不再那么重要。

  当科学凌驾于人性之上,悲剧,无可避免。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些把人类当作小白鼠的科学实验无疑是残忍而不道德的。可在某个特定的年代,如“分离三胞胎”这样的人类实验,却在“科学万岁”的口号下,受到人们的膜拜。

  20世纪40年代,为了研究青霉素对于梅毒的治疗效果,危地马拉上演了一场可怕的“实验”,共计1500名妓女、囚犯、士兵感染了梅毒,再以治疗的名义被研究观察,无数人因此丧命。

  1971年,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了证明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个体性格,把人当作囚犯进行凌虐,给志愿者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剧照

  儿科心理医生Lauretta Bender为了研究电击对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纽约一家医院至少100名3~12岁的儿童做了电击痉挛实验,其中一名儿童曾连续20天遭受电击。

  科学家曼尼为了证明人生来就没有性别差别观念,便把一个男童变性为女童,并让“她”与双胞胎哥哥进行“性爱演练”,以强化其性别意识。成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都选择了自杀。

  将人类异化为实验物品,三胞胎兄弟并不是第一例,也许还不会是最后一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说过,“在这专利的年代,各种新发明——无论是拯救灵魂,还是伤害肉体,一律被说成是出于一番好意。”

  科学最后的底线,就在于不该挑战“人性”。

  作者: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s: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590486?from=search&seid=15303304071397218077

  (孪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中英字幕】)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e044639e780b7c3d00d2ea/

  http://www.sohu.com/a/220641088_168177

  http://www.sohu.com/a/259458924_545619

  http://chuansong.me/n/2630593832025

  https://www.toutiao.com/a662387105624961895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e_Identical_Strangers

  https://www.imdb.com/title/tt7664504/

  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three_identical_strangers/

  

  

  回复大礼包还可免费领取价值千元资源包

  — 猜你爱看 —

  近期热闻|牛娃养成|纪录片

  STEM资源|英文书单|学习方法

  点这儿,逛原版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