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我们似乎就与“别人家”三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宿舍,别人家的饭菜……

来到中飞院才知道,我们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大学”!

<模拟飞行教室>

<模拟机训练中心>

模拟飞行是每位飞行学员从理论学习阶段成长到实践操作阶段的必经之路。在模拟飞行教室里,飞行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手握操纵杆,面对电脑屏幕上的仪表认真地练习,畅想着未来真正飞向蓝天的那一刻。而在模拟机训练中心,更有多种型号的全动模拟机和固定练习器,给飞行学员们提供了更真实的飞行体验。

<机场>

以机场为黑板,以蓝天为课堂,中飞院的机场是多少飞行学员付出一切努力都想来到的地方。一位位飞行学员怀揣着自己的蓝天梦想,果断而不失严谨地完成着在教员指导下的飞行动作和飞行计划,在属于这间特殊教室的“黑板”上,用自己的“粉笔”留下属于飞行学员们的印记。

<机场管制视景模拟训练室>

走进这几间教室时,你有没有被整间的模拟通讯设备和电子屏幕所惊艳?再往里走,你就能看到那⼀条条反馈气象变化的云图和繁杂的模拟飞机雷达的扫描系统,空管专业的同学们有条不紊地练习着空中管制指令。其中,360度视景塔台模拟实验室建于2012年,以工程投影机为视景生成技术手段,逼真的三维视景、高精度的航空器仿真模型、场面车辆的高精度仿真以及自动调度可灵活配置多种机型和多个机场丰富的气象气候条件模拟,支持丰富的特情。

<讲评室>

在中飞院各个分院,都有这样特殊的“教室”——飞行讲评室。每次飞行后,各个中队都会充分利用这间教室,在这间教室中,飞行教员们会对当日的飞行训练学习情况进行讲评,并为第二天的飞行做好准备。

<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

<分院机库>

你或许仔细观察过飞机那平滑的机身,但你看到过藏在机身下的那些精密的零件吗?在这间“教室”里,你有机会一窥飞机“真容”。航空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如何为飞机保驾护航——他们认真地学习检修飞机的技术,在这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维修实践,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机维修人员而不断努力着。

<模拟客舱>

这个让你误以为上了飞机的地方,就是供空乘专业学生上课的客舱服务训练舱了。空乘专业的同学们不仅能够提前熟悉机舱的内部环境,还能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工作流程。当踏入“舱门”的那一刻,同学们一个个俨然成为了正式空中乘务员,在工作手册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

<形体房>

形体房,顾名思义是练习形体的地方。作为未来的空中乘务员,拥有挺拔的身姿和优雅的的气质是十分重要的。她们正是在这里一次次将掉落在地上的书本捡起,重新放回头上,咬着筷子练习礼貌温柔的微笑。日复一日的训练换来的是她们举手投足之间的优雅,也是蓝天梦的开始。

<心肺复苏实验室>

躺在这间教室里的人体模型,是同学们练习心肺复苏术最好的工具了。每一次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都会被电子控制器所记录,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术所要求的力度和频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会让同学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对突发性状况时更加游刃有余。

<散打训练室>

作为未来民航安全的守护者,强健的体魄与高超的格斗技巧是每一位空保学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这间教室里,他们一遍遍地重复着必修的训练科目,只为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悬挂于场地中央的每个沙袋都见证着同学们不懈的努力,而整齐摆放在器材架上的各种训练器械则彰显出他们对自己严苛的要求和这支队伍严明的纪律。

<操场>

新区老区的操场上都有固滚、活滚和旋梯,它们是空勤专业的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每一次旋转都是为了调节前庭平衡功能,更好地实现蓝天梦。你去或不去,三大神器就在那里,等着你通过它们为自己的圆梦道路添砖加瓦。

<石碾广场>

或许你曾无数次穿梭于石碾广场,但你了解它的历史吗?它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间特殊教室。纪念墙上的浮雕重现了抗战时期广大劳动人民肩挑背扛,用最原始的方式修筑机场的情景。它时刻提醒着中飞院学子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早日成为合格的民航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教室”没有布满斑驳粉笔印记的方正黑板,也没有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桌椅。但对中飞院的学子来说,它们都是通往梦想之路的桥梁。

在你的心目中,还有哪些高大上的教室呢?欢迎在评论区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如需转载,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

责编:杨德贵 唐一凡 杜雨洲

策划:大学生记者团 吴雅琳

文字:大学生记者团 吴雅琳 赵艺 刘恺阳

图片:王腾 唐一凡 大学生记者团 刘恺阳 陈家豪 刘国歌 雷金铭 部分来自资料图

美编:大学生记者团 王汀滢 刘恺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