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示中原文化辉煌,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河南联合河北、山东等8省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赴西班牙、意大利等10余国家推介功夫旅游,除传统武术表演、戏曲表演、杂技表演外,手工艺品、民俗文化、非遗展演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亮点,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拓展至26个国家和城市,河南功夫正在成为继长城、熊猫之后的第三张中国旅游名片。新时代,新征程,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情系“老家河南”,放飞“诗与远方”,不断提升老家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践行文旅强省战略中书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原标题:书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河南文旅事业让更多老家人获得幸福感

书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河南文旅事业让更多老家人 获得幸福感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8月29日,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铿锵步伐,河南文化和旅游工作,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从百废到复兴,河南文化事业在开拓中前进

沧桑巨变70年,河南文化事业,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说,全省现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74个,文化馆205个,图书馆160个,文化站2412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4.7万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74个,还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花会、宝丰马街书会、浚县正月古庙会、淮阳太昊陵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品牌效应明显。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河南省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大步跨越,快速向前,谱写一个又一个“河南印象”。

从高原到高峰,河南艺术事业在接力中攀登

1956年3月,河南豫剧院和河南省戏曲学校成立,同年召开了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河南文艺事业由此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70年来,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先后推出重点剧(节)目200多部,从河南豫剧前辈常香玉,到新一代豫剧代表人物李树建;从功勋导演杨兰春,到金牌编剧姚金成;从50年代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到连获中国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重渡沟》,河南戏曲名人辈出、好戏连台,实现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类八连冠,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八连冠,中国政府文化最高奖“文华大奖”六连冠,被全国文艺界誉为“河南戏曲现象”。

1994年,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开播,再次引发全国性的戏曲热。1998年4月,国家一级演员虎美玲带领郑州市豫剧团首次赴台演出,河南戏曲人的足迹从此遍及世界各地,河南豫剧也被誉为“东方咏叹调”。

宋丽萍说,70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从无到有、文化市场不断繁荣,文化产业正向支柱产业迈进。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达到3617.2亿元,连续13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

从复古到复活,河南文物工作在涅槃中重生

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气厚重,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40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早期中国的文化印记在河南遗存完整、流传有序,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

70年来,河南成功申报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丝绸之路、大运河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13个、非遗传承人127人、非遗生态保护区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中国传统村落204个。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居全国第二),可移动文物4783457件(居全国第四),有45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0个,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当选中国八大古都。国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3处,实施大遗址保护项目220个,建成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抢救保护出土文物近10万件。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三级以上博物馆347家,并将庙底沟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贾湖遗址串联成线,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致力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从单打到联手,河南文旅在融合中发展

1982年,一部电影《少林寺》,引发全国性的武术热和旅游热,这是河南文化和旅游融合最早最成功的范例。我省39802个旅游资源单体中有25323个是人文类,占比高达63.62%,具备文旅融合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新郑黄帝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节、云台山国际旅游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河南旅游的知名度。

“利用传统节日,相继推出了‘过大年回老家’、‘老家灯会’、‘春醒·忆老家踏青赏花季’等特色活动,‘老家河南’的品牌影响逐步扩大。”宋丽萍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省签约的文旅类项目超过70个,总投资近6000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9.2%。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将超过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0000亿元,文旅融合1+1大于2效应初步显现。

从中原到世界,河南文旅在开放中自信

展示中原文化辉煌,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河南联合河北、山东等8省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赴西班牙、意大利等10余国家推介功夫旅游,除传统武术表演、戏曲表演、杂技表演外,手工艺品、民俗文化、非遗展演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亮点,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拓展至26个国家和城市,河南功夫正在成为继长城、熊猫之后的第三张中国旅游名片。

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目前,新郑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08条(国内181条,国际地区27条),通航城市116个(国内93个,国际地区23个),基本形成覆盖东南亚、联通欧美澳的空中网络,并已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2018年,河南省共接待入境游客321.73万人次,入境游客创汇10.3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和5.01%。入境游客中,外国人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比重为61.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情系“老家河南”,放飞“诗与远方”,不断提升老家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践行文旅强省战略中书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