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百变的骗局,令人防不胜防。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聊聊……

  电信诈骗又出新套路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支付宝、电子银行使用普及,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涉案金额巨大,受害群体广泛,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犯罪问题。

  不法分子早已不满足于上述这些司空见惯的套路了,他们开始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进行新型诈骗。

  近期,闽侯法院就发现多起冒充干警向当事人发送诈骗短信或诈骗电话的案例。

  “开庭通告:被告人:×××,请携带身份证、户口簿于2018年×月×日×时到闽侯县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接受审理你【招联金融】贷款诈骗一案,……”。

  短信中开庭时间地点、案号、当事人身份证号码、审判成员姓名等详细信息应有尽有,足以让大多数收到短信的人信以为真。

  教你慧眼识骗局

  想要防患于未然,首先需要摸清它的规律。我们为大家总结出了电信诈骗的公式,即“人物+途径+要求”

  其中“人物”是指不法分子所冒充的对象(如冒充亲友、领导、淘宝店家、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等等),“途径”是指电话、链接、银行账号等,“要求”指汇款、转账。

  通常满足这个公式的,十有八九就是电信诈骗,在接到此类短信或电话时就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骗。

  就拿上文提到的这条诈骗短信来说,不法分子冒充的是法院干警,途径则是短信结尾所留“庭前调解张助理”的手机号码,而法院干警不会直接通过个人移动电话发送短信通知当事人开庭事宜;只要当事人拨通该号码,接下来诈骗分子势必会以缴纳诉讼费、交纳和解金等理由要求其转账汇款。

  在遇到此类情形时,先别着急,冷静想想自己是否有相关的民商事纠纷或违法行为;其次,认真分析短信内容,你会发现其表述有诸多纰漏,用词也并非专业的法言法语;若还不能确定是否为电信诈骗,可以咨询身边有相关人士,如律师、警察等等,或直接拨打法院办公电话询问,切忌直接拨打短信中的号码,以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虽然骗术层出不穷,但并非分不清、躲不过。因为所有的诈骗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钱”。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扫码、不点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妥善应对电信诈骗套路。

  若不幸中招也别慌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1

  一旦汇款后发现自己被骗了,可在第一时间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请求帮助。

  2

  拨打110报警,提供骗子的银行账号及姓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紧急止付等工作。

  3

  看对方的账户是哪家银行的,然后用电话拨打该银行的客服电话,输入你汇款的目标账号(骗子的账号),在提示输入密码时连续5次输入错误,这时该账号会自动锁定,时间是24小时,这宝贵的24小时将使对方无法将钱转移,避免损失扩大,也为警方破案提供时间。

  4

  为防止骗子用网上银行转账,可及时登录该银行的网上银行,登录时输入目标账号(骗子的账号),密码连续输错5次,该账号网银将被锁定24小时。

  5

  及时和要汇款的银行柜台联系,将被骗的情况向银行工作人员反映,请求帮助。

  辨明陌生短信,莫信飞天大奖

  上网护好隐私,转账务必三思

  小伙伴们千万要记牢哦!!!

   来源:闽侯法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