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文 马尚龙

“吴韵一哥”高博文(左)与知名作家马尚龙(右)

高射炮俏皮话

不要看阿宝作为私人老板,生意头脑灵活,其实一路过来也不容易。阿宝的阿爹(爷爷)以前是个大资本家,开了好几家大厂。老古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往往第一代打天下拼江山,取得一番基业。第二代守业,能守住已经不错了。到第三代开始败娘家了……为啥呢?条件忒意优越了,啥人不想吃喝玩乐享受呢?阿宝家也是如此。

唱词

重振往年旧门庭,

流水花落枉费心。

只望儿孙度日身康健,

哪知晓天心不许人意愿。

道白

啥叫“小开”?所谓“小开”,上海话中的意思有点像今天所谓的“富二代”,“小开”既可以是大企业如营运公司、百货公司或纺织厂的“公子”,也可以是酱油厂、南货店的“少爷”。按道理讲,作为大资本家的后代,阿宝也算是上海“小开”了。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阿宝家得以应验。以前,老头子有产业,吃不光用不光,做生意呢,有铜钿,请人帮阿拉做生意,根本不担心。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公司合营,每月除了拿“定息”,老头子也不抛头露面。阿宝的大伯伯、小爷叔虽然衣食无忧,但也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只晓得吃喝玩乐。最终,阿宝一家从皋兰路搬到了曹杨工人新村。

马后炮风凉话

1988年工行有奖保值储蓄存单

1988年某一天,上海所有的店家疯狂排队,狂疯抢购,银行则是疯狂排队,疯狂取钱。第一次通货膨胀开始了。而后银行推出了“保值储蓄”,最高八年期的保值储蓄,利息真是高了。老头老太太起劲地加入了保值储蓄,算来算去八年后1000元可以变成多少;后来在九十年代初,银行再一次提高保值储蓄的利率,老头老太太更加高兴。八年后通货膨胀下降了很多,保值储蓄赚了,不过,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没有等到八年后,走了。凡事,到了“保”的时候,像保胎,保心,保命,很重要,也很吃力。

像小开一类人,本来家里连佣人都是值钱的,后来家族资产公私合营了,细软也就到了需要保值的时候,再后来,这些东西抄家抄掉,留下的是没有钱没有职业的人,“值”不再,保也枉然。

公私合营银行股款收据

有一个小开,资本家的儿子,如今算是老克勒了。小开高中毕业后工作,也没想工作,吃吃定息,还有12只钢琴出租,日子好过的。三十四五岁的年纪,轧了一个20岁的社会青年女朋友。所谓“社会青年”,也就是文革前初中高中毕业后上不了学、且不想去农村务农、就在家里闲生活的青年。因为年龄相差十几岁,小姑娘背后是被人家骂的:文革前靠租钢琴吃饭的小开被称作无业人员,而婚姻双方差十几岁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小开带着小姑娘秘密幽会,去吃西餐,去看电影看话剧。其实当时的话剧和电影都已经是极其革命的了,比如《年轻的一代》是完全反资产阶级生活的,但是看话剧和看电影的本身又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

小开是见过世面的,也是会白相的。他是小姑娘摩登生活的启蒙老师。他把小姑娘从一个不懂刀叉两手分工的小姑娘,调教到了熟知淮海路每一个西菜社的国别流派。

后来文革了,定息没了,12只钢琴抄家抄掉了。小开没了经济来源,最后落草到了里弄生产组做生活。那一个社会青年小姑娘,也是到了里弄生产组工作,算是一个单位,不过,朋友是轧不下去了。文革后,小开去香港继承遗产。那个不小的小姑娘,也早为人妻。

2004年,梁子拍了一部电视片《房东蒋先生》,是获了奖的。片中蒋先生住在巨鹿路小洋房里。蒋先生一生没有上过班,终生未有娶过妻,守着祖上的洋房度日,守着年轻时的小开派头做人。后来洋房终于拆了,这个地方是一个钻石地段的楼盘,名曰:凯德茂名公寓。再后来,也就是前几个月,有消息说,蒋先生走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个城市送别了老克勒》。我以为,老克勒是这座城市美丽的意外,而这一段美丽的意外,恰恰又是和老克勒经历的最苦涩的年代有关。他们年少时代快乐过,享受过,修炼过,几乎是上海城市生活的独享者。老克勒本身是因为社会苍白方显示他们的彩色,当社会彩色时,他们已经不再有Colour之优,那一个年代没有了,老克勒的特殊身份没有了,他们存在理由也不存在了。做一个稍稍夸张的比喻,老克勒是上海这一座城市曾经的恐龙,他们会一直闪现在人们的记忆里,却不会有真实的后代。

像阿宝的大伯伯小叔,要是现在跑到马路上,拦出租拦不到,饭店里菜单看不懂,手机微信支付宝就不谈了,除了老,还有什么好克勒?

文章发表后,些许“老克勒”不悦。他们说,马老师你就是老克勒啊。我说,老克勒只可能是蒋先生这样做过小开的人,我只做过小赤佬。

“海派财经版《繁花》”之一:贴花时代,不拼爹拼读书 “海派财经版《繁花》”之二:有奖储蓄时代,“刺激”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