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步,识别孩子处于压力状态,并且重新定义他的行为。第4步,帮助孩子意识到什么时候需要自己处于压力过度的状态。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气得要奔溃的新闻和段子流传。确实,现在的家长背负着很多的育儿压力,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其实也面临着很多压力。而且作为父母,你自己过激的情绪会进一步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提倡父母和老师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比如“懒惰”、“自私”、“野蛮”等。实际上,孩子们只是压力大而已,从而陷入心理、行为和社交问题。

其实只要找到孩子们的压力源,帮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孩子们就能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他们是加拿大的斯图尔特·尚卡尔和特雷莎·巴克尔。其中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是约克大学哲学和心理学杰出荣休研究的教授,也是美利德中心创立者,自我调节中心科学主管。他是儿童发展领域的世界领先专家,以顾问身份为全加拿大和美国的政府机构提供相关建议。

孩子懒惰、自私、易怒?请不要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们只是压力大

一、区分不良行为和压力行为

不良行为是孩子及选择的,而压力行为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斯图尔特·尚卡尔曾经在一次幼儿园教师大会上分享了他的育儿观点。他告诉在座的两千多位幼儿园教师,父母和老师不应该给孩子贴上有问题的标签,而是应该对他们的压力行为给予理解。在场的一位老师不认可这个观点。因为他班上有一个小孩就是特别坏,而且老师认为这个小孩的父亲和祖父也都是坏的。

斯图尔特·尚卡尔博士就很好奇,想要去见一见这个老师口中的坏孩子。

后来他发现这个孩子实际上是充满压力才会导致行为出现偏差。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因为他从进入教室,到坐下来之前两次受到教室外面声音的惊吓。坐下来之后,孩子眯着眼睛,这表示他对教室里的光线也很敏感。然后孩子在座椅上扭来扭去,很明显坐得不舒服。

所以,斯图尔特·尚卡尔认为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压力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老师如果对他的态度更加严厉,反而会增加他的压力。这种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斯图尔特·尚卡尔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轻轻地关上教室的门,把头顶刺眼的灯给关了,用轻柔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很明显这个孩子放松下来了。一旁的老师也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

这位老师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存在偏见。于是也改变了自己对孩子的严厉态度。结果不仅孩子有了进步,可以专注投入到学习之中,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改善了。

孩子懒惰、自私、易怒?请不要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们只是压力大

二、区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区分孩子是受到了压力,还是孩子真的有不良行为需要纠正。当我们识别到孩子有了压力之后,就需要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来恢复平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我调节是什么,它不是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抑制冲动,自我调节是识别原因,减少冲动,在必要时有抵抗冲动的能量。自我调节是指发现负面情绪、接受它们,然后让自己平静下来,使负面情绪消失。简单来说自我调节就是管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这是大人和小孩都需要的。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先来看看大脑中控制情绪的生理机能是怎样的。脑科学在近20年中有了新的进展,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前额叶皮层是控制情绪的部位。但是当人们压力过大时,前额叶皮层就会罢工。这个时候下丘脑才是大脑的“主控系统”,负责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体温、疲劳、昼夜节律、心律呼吸、消化代谢、听说能力等等。

可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不同。耶鲁大学的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大脑理论模型。这是一个三位一体模型。

这模型认为人类有三种不同的大脑,都是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最外面的第一层是最新的大脑,称为新皮层。它负责语言、思维、理解、自我控制这些高级功能。

第二层是古哺乳动物脑,里面是边缘系统,负责激活情感冲动区域。这里边也是进化时间最长的最原始的爬出脑。它是负责调节人类的唤醒程度和警觉性。让我们随时处于战斗或者逃跑的状态。

作者提出,自我控制其实就是最外面的新皮层大脑控制的。少量的前额叶皮层来支持它。而自我调节就受到第2层和第3层即边缘系统和爬虫脑的影响。

出于原始人类的生存需求,这两个系统是先于新皮层大脑被激活的。比如你在愤怒的时候,没有办法进行思考,就是因为哺乳动脑和爬虫脑在运行,前额叶皮层这个时候还没有被激活。所以共情、语言、反思以及自我控制这些功能都无法使用。

自我调节的作用就是帮助大脑平衡唤醒状态和唤醒调节。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当人们处于深度睡眠的时候,这个就是最低的唤醒状态。

当人们发脾气的时候就是处于最高度的唤醒状态。我们可以用汽车的驾驶状态来形容它们。当人处于休眠状态的时候就好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刹车被踩住了。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或者逃跑状态时,就是汽车处于满油的启动状态。

当孩子的压力太大时,大脑进行这两个状态的切换就非常的困难。那么它就会处于最低状态或者最高状态。这两个状态都不是很好,要么就是无精打采,要么就是非常亢奋。

孩子懒惰、自私、易怒?请不要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们只是压力大

三、自我调节法五步法

作者提供了一个五步法。

第1步,识别孩子处于压力状态,并且重新定义他的行为。

孩子不睡觉、赖、发脾气,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过于伤心和恐惧,这些都是孩子压力行为的表现。如果父母或者老师采取处罚的话,只是给孩子施加了另一种压力源。家长能够做的就是识别他们的这种状态,然后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找到原因、倾听他。

第2步,识别压力源。

压力源主要分为5个领域的生物、情绪、认知、生物方面的,比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感官刺激,过敏,精细化动作不行等等。情绪方面的,比如说孩子容易紧张、焦虑等等。认知方面的就是孩子在思考学习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社会领域是指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亲社会域是至孩子共情力的发展。

第3步,帮孩子减少压力。

父母可以改变说话的声调,轻柔一些,或者改变环境,比如说灯光什么的。要注意的是,父母老师这些成年人的作用就是一个外部的调节者来帮助孩子进行唤醒度的调节,帮助他们找到平衡。然后孩子就可以自己去,学会自我调节。

第4步,帮助孩子意识到什么时候需要自己处于压力过度的状态。

第5步,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调节的策略。

目的就是打破压力循环,让前额叶皮层恢复工作状态。方式有很多,适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比如运动,听音乐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正念活动。总之就是能够让孩子平静下来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例子,有个小婴儿叫梅梅。她喜欢在喧闹的酒吧里面睡觉,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他的父母就求助作者,想要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他们告诉作者,梅梅白天不睡,晚上也不睡觉,非常闹腾。后来作者了解到他们家的一些情况。他们家早上会把电视开很大的声音,小孩子当然睡不着了。

至于梅梅喜欢在酒吧里面睡觉,实际情况是她并没有进入深度睡眠,因为她处于高度唤醒状态的,非常容易被惊醒。在作者的指导下,父母改造了家庭环境。关掉了电视,使用家用电器时也避免弄出噪音,之后梅梅的睡眠状态就变得非常好。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非常适合父母和老师阅读。它让成年人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每一个孩子看似不良行为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无法诉说的压力。这些需要细致耐心的成年人去发现和正确地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