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从道德角度来看待心智方面的问题。

2.如果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大家就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是有问题的,这是从道德角度出发的一种批判。如果孩子很坏,就更认为是没有出息,不服管教。比如像多动症的孩子,大家都认为这种孩子有问题,是坏孩子,是怪胎,或不可救药。

3.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认为是罪人。

4.所以,这种道德模式不仅折磨着孩子,也折磨着父母,以前不听话的孩子是要挨打的,越不听话就打的越凶,如果家长不忍心打,其它人就会鼓励家长打。因为孩子的灵魂有危险,不打不成器。

5.近半个世纪以来,医生不再将精神疾病视为道德或心灵上的缺陷,而是一种生理状态。

6.也就是说,那些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是道德观念出问题了,而是神经系统出问题了。

7.布莱德利在1937年改变了这一行为问题的治疗方式。

布莱德利:我觉得应该让这些男孩试试苯甲胺,它对其它病人的头疼很有效,或许对这些男孩子的多动行为也是有效的。

护士长:真的吗?我无法想象。您是疯了吧,布莱德利医生。给这些孩子服用笨甲胺就像是在火上浇油一样。我们不能这样随便开处方啊。

布莱德利:不,我没疯,拜托你以后不要这样说了。

护士长:但是,你这个想法听起来真是太疯狂了。

布莱德利:你又来了,又说我疯狂。我没有发疯,至少我不觉得我疯了。可是我还想试一下。

护士长:这些孩子没有头痛,他们让我们头痛没错,但是他们自己可没有头痛啊!拜托,你的点子一点也不合适。

布莱德利:很多新观念一开始看起来都是不合理。如果我对了呢?不试不知道,那些孩子还要等多久,才有人敢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护士长:新的尝试至少也要有一点道理吧。可是这方法一点道理也没有。如果你要尝试的话,怎么不试试用马粪或月光治疗他们呢?

布莱德利:我要试苯甲胺,如果我错了,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已经尽力阻止了。如果你要告诉大家我疯了,随便你。

护士长:........................

布莱德利:...................

8.最终这种方法确实有效。简单就是奇迹。孩子在服用苯甲胺20分钟后,这些孩子就可以坐得住,可以学习了。这简单就是几千年来的重大突破,也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论教育模式。几千年的鞭打现象都无法改变的现象,现在用药物20分钟就解决了。孩子有问题了,家长不再痛打孩子了。

9.医学模式将阳光萨撒进道德论的地窖,不但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父母。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有问题的,大家就会认为这孩子很坏,或者说他没有出息,这种从道德角度进行批评的方法是错误的。

10.因为把孩子的问题归为道德问题,孩子就会耻辱、恐惧,甚至是绝望。

11.这是有害的教育。

(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