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克隆丈夫》:我是我爱人的母亲,没有记忆的爱人还是真正的爱人

若是有一天,你的爱人或亲人突然离世,通过克隆技术你可以把他(她)克隆出来,你愿意吗?

2011年一部小成本的德国电影《克隆丈夫》探讨了这个问题:当丽贝卡返回祖父家的时候,她再次邂逅了自己少女时代的恋人托马斯。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又在一起了。然而好景不长,托马斯死于一场车祸。此时克隆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所以丽贝卡决定要复制一个托马斯。尽管社会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一事情,心意已决的丽贝卡依然坚持生下了"托马斯"。那么自己生下来的是儿子还是丈夫呢?

你就是你的记忆,没有过往记忆的再生体还是原来的爱人吗?这注定是一场自我苦欺骗的爱情期盼,除了换了一声谢谢你给我生命外,剩下的就是一声叹息。

女演员伊娃·格林在其中奉献了最精彩的演绎,这位邦女郎可是007最爱的女人,在《007:大战皇家赌场》中的惊艳表现让许多人记住了她,这一次她的表演则更加出色,可以说凭借一人就撑起了整部电影,让人难忘。

多利绵羊到儿子汤米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只绵羊叫多利,它是只克隆绵羊,当它于1997年公开亮相时,震动整个世界,美国《科学》杂志把多利的诞生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

多利只存活了7年,当它死时各大媒体还撰文追述多利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在给我们带来振奋、困惑和争论之后,仅6岁半的多利羊壮年早逝,为我们留下了谜团,其中一个谜就是克隆动物是否早衰,有人称之为多利羊难题。

而多利羊带来的更大争论就是克隆人问题。在有关克隆人的争论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未来诞生的克隆人,可能像当年的试管婴儿一样,最终被社会平静而宽容地接受。

当然如何克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涉及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2005年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2月18日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人类克隆。

现实禁止,艺术可以探讨,对于克隆人的展现已经不止一部电影,如《逃出克隆岛》、《变种异煞》、《银翼杀手》等,还有今年上映的《双子杀手》都是以克隆为题材作为卖点的,和欧洲类似清新的文艺片相比,这些美国大片中克隆只是外衣,内在却是美国式英雄情怀之类。

《克隆丈夫》虽然号称是科幻片,除了克隆外其他和科幻没有任何关系,有媒体评论的是:这部电影画面冷清唯美,对白简约含蓄,毫无科幻片的意味,反倒有几分伦理爱情的感觉,徐缓而忧伤。

当丽贝卡的情人意外被撞死之后,她决定克隆他,面对他母亲的疑惑,丽贝卡的决定是自己生下他,但是情人的母亲不同意,她的理由是:人类不是养殖动物,我们接受生命的恩赐和它带走的一切。

丽贝卡则坚持这样做:生命也给我们这个机会,不是吗?最终儿子汤米就这样十月怀胎后诞生了,生下来的汤米虽然生物特征和情人一样,但是思想却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没有记忆的情人还是情人吗,那么他到底是儿子还是爱人?

生物的记忆和实际的记忆

人是既有动物性也有智能性的,知识是可以传承的,但唯独记忆这一项可没办法传承,但是现在生物体本身是不是有传承呢?

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就把潜意识分为集体潜意识及个人的潜意识,而这种集体潜意识可是共性的,是属于最深层次的意识体现。

曾经有生物学家追踪过一群迁移的蜜蜂,这群蜜蜂每年都会迁移,而且横跨千里之路的迁移时每一次都精准的找到同一棵树上建立蜂巢,但是让人疑惑是这群蜜蜂其实在一年之类已经更新换代几次了,可以立再次迁移过来的蜜蜂已经不是原来的蜜蜂,那为什么能够找到如此精准呢,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生物本身就有记忆也说不定。

丽贝卡掩藏了汤米是克隆人的现实,但是电影中的世界克隆已经变得技术成熟,但是却依旧不被众人接受,电影中一个小女孩就是如此克隆出来的,女儿因为太思念逝去的母亲,结果生下了自己的母亲,被邻居们认为是怪胎,不愿意和她们接受,按汤米自己说的,所有人都知道,复制人有怪味,是玻璃清洁剂的气味。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电影中,当汤米长大后,谈到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在一个罐子里(克隆人的罐子?),这也为事后遇到托马斯的母亲,也就是原身的母亲突然感觉到似曾相识埋下伏笔,这算是生物性遗留下来的记忆吗?在电影中这种记忆应该是默认的,这也让汤米对母亲的感觉很异类,他感觉到母亲的与众不同,只不过在伦理道德控制下认为对方只是自己的母亲罢了。

在生物体记忆引导下,汤米感觉到了不一样,当丽贝卡讲起过往的爱情故事时,汤米疑惑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从生物层面上来看,他就是托马斯,他的长相及基因是和托马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的思想却不是过去的思想,而是全新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困惑出来,正如他小时候说的,虽然他没有闻出来,他却知道克隆人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社会对于克隆人的想法和认可问题。

但是他却对母亲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却是和伦理道德纠结在一起,是当儿子还是情人呢?

这个问题有答案吗,也许永远都没有。

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

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

俄狄浦斯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由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术语,即是: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

汤米的这种情结在小时候体现更是明显,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就是汤米和母亲玩游戏时,已经长大点的汤米力气比母亲大了,当他把丽贝卡压在身下,无意识的说出我可以任意处置你了,而丽贝卡的回复则是:请便。

长大后的汤米恋爱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女朋友,然后当真正来临时,他困惑了,电影中最高潮的则是最后与母亲,也就是前世的情人温存的场景,既是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也是这种 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再现。

不得不说,在导演的艺术处理之下,明明是一件很违背伦理的事,却认为理所当然,丽贝卡只想着一件事,那就以前的情人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存在着,哪怕这种存在是违背伦理的,她的选择和电影中那个女人选择生出自己的母亲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爱所以爱,哪怕爱的人只是一个生物体,已经没有了过往的记忆,这是一份无望而又痛苦的爱,最终解决的方案是什么呢?

谢谢你给了我生命,这是汤米最后对既是母亲又是情人的丽贝卡说的,伦理最终还是占据至高点,在阴冷中,汤米离开了家。

这是一部唯美而忧伤的故事,你就是你的记忆,所以失去的早就已经失去,只是我们假装它还在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