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专注发布体制内职场、时政动态,公文写作

《甄嬛传》中,苏培盛是御前红人,雍正皇帝身边的第一太监,和后宫的各位娘娘小主相比,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小角色却从雍正继位直到其去世,一直都在身边听用,甚至一些事情,雍正皇帝都问问他的看法,可见雍正对其是十分信任的。

雍正骂过甄嬛,沈眉庄,华妃,皇后,祺贵人等等,唯独没有骂过苏培盛,即使骂,也是开玩笑式的批评,说他越发会当奴才了,竟然学会管自己了,这个玩笑透漏出了雍正对苏培盛的亲近和信任,同时也可见苏培盛在待人接物的处理上是极好的,滴水不漏,不愧为御前第一红人。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苏培盛屹立皇宫多年不倒的智慧:一,把领导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苏培盛的这种身份具有两面性,一是他在雍正皇帝面前他是一个奴才,二是在后宫各妃嫔面前却人人都礼让三分,连华妃这么嚣张跋扈的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可见其深得雍正的信任,很多时候代表雍正的面子,雍正不方便做的事情都是苏培盛来做,比如说余答应的死,就是苏培盛代为完成,苏培盛的聪明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和雍正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永远把雍正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因为他明白,只要雍正皇帝在这个位置上,他就永远是御前第一人,所以他时常维护雍正的利益,从雍正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不违逆雍正的心意,照顾雍正的生活也是细致入微。

我们就以一件小事为例子,有一次苏培盛不在雍正皇帝的身边,他的徒弟小夏子侍奉雍正喝茶,结果把雍正烫的够呛,于是就骂小夏子说,你师父不在身边照应,你就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吗?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苏培盛在处理小事上是不含糊的,雍正是非常满意的,那么大事情上,肯定肯定也是以雍正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处处维护雍正的面子,从雍正的角度处理事情,当雍正不好意思做出一些事或者说出一些话时,苏培盛站出来从雍正的喜好代说代办,每一次都做到雍正的心里去,可见其揣摩雍正的心理是十分厉害的,槿汐在倚梅园开玩笑的说,只要能讨好皇上你都帮,这就个说明苏培盛时刻以皇帝的角度做事情,没有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念在里面!二,人前人后都说好话。

苏培盛颠覆了我以前对太监的看法,以前看电视的时候,我都认为太监都是最坏的,贪婪奸诈,而且心狠手辣,在《甄嬛传》中,苏培盛却是善良的,可爱的,从来不主动的招惹是非,即使是别人欺负了他,他也是把隐忍放在第一位,从来不辩解争论,因为他明白即使争辩赢了,也是输了,而且还结了一个怨,让别人赢了,自己就不受陷害,从某个方面来说自己也是赢家。

苏培盛他帮过甄嬛,帮过沈眉庄,帮过安陵容等等,他始终用他独特的善良行走后宫,从来不和别人结怨子,苏培盛在雍正身边,旁观者清,他肯定是知道后宫中的斗争的,所以更能明白斗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为得罪人是有成本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我相信他对这个道理应该是理解的非常透彻,所以别人欺负他时,他还是隐忍,除非是别人太过分了,他才在别人失去恩宠后打击一下,华妃三番五次的言语冲突他,想要面见雍正,他也是说皇帝正在气头上,不让让皇帝把气撒在你头上,得不偿失啊,等皇帝心情好了,我就帮你劝一句,娘娘请回吧。我们把苏培盛和黄规全,周宁海相比,再看看他说的话可以看出犀利体贴,却不刺耳,圆滑却不世故,由此可见,他在雍正身旁长时间不倒,是有理由的。三,补位策略。

当雍正在后宫做了什么好事或者是得罪了各后宫妃嫔时,这个时候苏培盛立马站出来,说是看见雍正皇帝在国家大事,没敢打扰,结果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没有和雍正皇帝说,错误都在自己,或者是说看见皇帝在休息,看见皇帝日夜操劳,难得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就没有打扰,结果还是给忘了,错误还在自己。每当苏培盛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人会说苏培盛记性不好吧?苏培盛这个等于是给皇帝和妃嫔各一个台阶下,避免了两人见面的尴尬,能够迅速的和解两人的关系,这样说相信妃嫔也不敢追究苏培盛,因为她们也知道苏培盛是为她们好。

如果说雍正奖励了各妃嫔什么好东西,苏培盛就会说这是万岁爷亲自嘱咐的,或者是万岁爷亲自交代的,或者是这是某某进贡的,全宫仅此一份,可见皇帝对你的重视厚爱,雍正说出来自然没有第三人说出来效果好,才能体现雍正的恩情,才能让后宫妃嫔更记住雍正的好,别看这一小句话,他既传达了雍正的厚爱也传达了妃嫔的交心,讨好了皇帝也讨好了妃嫔,这句话是十分管用的,在《甄嬛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苏培盛这样的补位。

苏培盛在后宫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这几点策略,在后宫这种尔虞我诈,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氛围之下,苏培盛可以说是一个另类,他始终和雍正皇帝站在一起,让雍正皇帝对她十分信任,最后让他娶了槿汐做老婆,可以说这份恩宠也是千年难见,是对他工作能力肯定的最好证明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