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龙山文化房址内曾经出土了一件怪器,这件怪器有多怪?简直可以说怪到了南天门,它的“身体”是一个罐子形状,可是罐子底却生有七个陶足,专家看到这件怪器,当时就被雷到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该如何给他命名?您想要知道这件怪器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抽丝剥茧地揭秘吧: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9年3月,亳州市的文物工作者在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考古时,发现了一个凸起地面的‘孤堆状’丘陵,丘陵下面还有一些被雨水冲刷出来的陶片,这些陶片色泽灰暗,形状古朴,很显然是古人用过的老东西。

这只考古队的领队,采集了一些比较完整的陶片,坐车回到了文物局,经过专家研究,觉得这片丘陵,很有可能是古人的陵墓封土,便给上级打了一个请求发掘的报告,很快,安徽省文物厅指示:可以保护性地开始发掘,但一定要做到,细心和负责,一旦发现文物,应尽最大的努力保护。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蒙城县文物局派出专家,带领一只由十多人组成的精干考古队,开赴毕集村东的“孤堆状”丘陵,一开始的时候,考古发掘的收获并不大,只是出土了一些唐代的佛莲地杵,还有宋代的铜钱等物。

考古队的队长是个有心人,他一边指挥考古队科考发掘,一边向毕集村的老人,打听这座“孤堆”的情况,当地的老人告诉他,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将尉迟敬德在此屯兵,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名将爱民的“大德”,便酬钱建设了一座尉迟寺。可是随着朝代的更叠,战火四起,这座寺庙就彻底地毁掉了。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考古队清理过唐宋时代的文化土层,竟发现距今5000年的“红色长龙”——原始人居住的红陶房子,随着石器,陶器,还有一些原始人生活用品的出土,尉迟寺遗址就成了考古界人人关注的“明星”。

今天小编不说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其他文物,单说一件要多怪,就有多怪的“怪胎”陶器。

考古专家发现了古人烧制的红陶房子后,就对这排房子展开了细致的调查,随着考古人员的铲起铲落,

一件充满了谜团的“陶器”出土了。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这件陶器一开始只露出了一个陶口,负责清理的专家,还以为它是一个水罐,可是清理到一半,发现它的罐体上,竟然有三个手指粗细的孔洞,很显然,有孔洞的罐体,就不能用来盛装液体,那么它是装什么的器皿?

文物工作者心里纳闷,手中的探铲不由得加快了速度,他本以为将整个罐体挖出来,就能破解它的用途之谜,可是他错了,这件文物的下面,竟然长有七根“诡异”的陶足(当时已经折断)。

这件文物被小心地从土层中清理出来,然后装到文物保管箱子中,送到了文物局,随后文管局的专家们,就对这件文物展开了修复。

经过清洗和修补后,折断的七根陶足又被复位,可是看到复位的陶足,专家们都愣住了——因为现在说那七根陶棍是陶足,就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七根陶棍虽然长短差不多,可是按到了圆形的底座上面,接触面就会变得高低不平,这件“八爪鱼”一样的怪器,不会是天生为谜而存在的吧?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文物局的领导为了搞清这件文物的用途,不仅请来了市里的专家,还请来了省里的几位鉴定陶器的高手,大家经过开会,基本理清了思路,这件七足镂孔器不是一件实用器,而是一件祭器。

有专家认为,这件七足镂孔器就是一颗写意的人首(古代就有猎取敌对部族族人的人头,当做战利品,祭祀祖先的习俗),那上面的七根陶棍不是陶足,而是人的头发,可这个提议很快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这道理很简单,圆形的罐身上,并没有镂刻人的五官,说它是人首,这也太牵强了吧?

否定了人首的观点,接下来有几位专家推断这件怪器是一件“族枪”,因为在发现陶房子的时候,在房屋的周围发现了不少的陵墓,陵墓中还有两百多具幼儿的遗骨,这说明当时尉迟寺遗址的原始村落中,发生了瘟疫,而这件“族枪”,就有可能是对付瘟疫的利器。

尉迟寺遗址发现“怪”器,不仅它的名字搞不明白,功能基本靠猜

这件带有七根陶棍的镂孔器能对付瘟疫?这个没有资料,没有记载,没有出土文物的佐证,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支持吧?

最后的一种推断更玄乎,这个七足镂孔器是外星人的头盔的象形物,那七根陶棍,就是伸向高空的天线……

在考古界有句行话,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管这件七足镂孔器是干什么的,只要专家们找到了它的实体,再经过一代人,或者是几代人的研究,它真正的名字一定会被确定,它的功能也一定会被搞明白,相信真相一定在前面的不远处等着我们!……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