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正常情况下,肝圆韧带前身--脐静脉肝内段内径远远大于静脉导管(出生后的静脉韧带),所以在相同的压力下,肝圆韧带内的脐静脉残余静脉受的阻力小,而静脉韧带内的静脉残余受到的阻力大,所以肝硬化患者肝圆韧带先开放。3、肝硬化脐静脉重开,其实大部分是肝圆韧带周围静脉的开放,韧带内的静脉少见。

来源:超声

因为做肝移植,经常遇到肝硬化脐静脉开放的病人,但是从来未遇到过静脉韧带开放的。

即使是正常人,肝圆韧带内的脐静脉也存在潜在的腔隙,如果解剖并取出已经闭锁的脐静脉,并且用器械(胆道探子)等疏通,可以撑开内部的腔隙,成为一条管状。所以压力稍高的时候,容易扩张重新开放。在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重建的时候,有人报道尝试过取一段肝圆韧带内的脐静脉,人工扩张后作为搭桥血管。我们也用过这种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效果不好,强行扩张的血管极容易再度闭锁,但是这从侧面说明,这条血管是很容易扩张并再通的。

相反,静脉韧带也成为Aventis韧带,是连接肝左静脉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一条潜在韧带,走行于肝胃韧带内靠近肝脏侧。解剖正常人的肝胃韧带,不仔细分辨很难找到这条韧带,以致被许多外科医生忽略,并且不具有明显的外科学意义。如果认真寻找,可以发现这条十分纤细的“实心”条索,直径1毫米左右。这样的管道,几乎不可能重新开放。

所以超声科医生从解剖书上看来的结构,并且这样大胆的设想,是十分值得赞同的。向你学习!但建议有些问题,不要光从书本上找答案,去手术室看看,可能你就全明白了。说白了,人就是这么长的:脐静脉粗且有潜在管腔,容易再通;静脉韧带细且闭合完全,很难再通。

UV:脐静脉 DV:静脉导管 IVC:下腔静脉

1、正常情况下,肝圆韧带前身--脐静脉肝内段内径远远大于静脉导管(出生后的静脉韧带),所以在相同的压力下,肝圆韧带内的脐静脉残余静脉受的阻力小,而静脉韧带内的静脉残余受到的阻力大,所以肝硬化患者肝圆韧带先开放。

2、静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因为其体积小,内部静脉数量远远少于肝圆韧带内的静脉数量,肝圆韧带闭锁后其周围亦可形成多发的小侧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侧枝不开放,而在病理情况下,侧枝开放,对比静脉导管内的静脉数量,肝圆韧带及其周围的静脉数量远远大于静脉韧带,所以阻力小、开放早。

3、肝硬化脐静脉重开,其实大部分是肝圆韧带周围静脉的开放,韧带内的静脉少见。

4、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门静脉及其分支--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的交通,大部分在超声图像中不显示;但是很多晚期肝硬化患者超声上可显示肝内及肝周的交通支和侧枝,只不过常合并肝性脑病。

5、其实肝硬化经典的病理解剖所见的交通支只是众多交通支的一部分而已,这部分交通支特点是静脉内径增宽到可以用肉眼或影像学检查出来,而其他交通支因为难能显示出来,往往被忽略而已。如:肝窦水平的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支交通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