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朱元璋真的很厉害吗,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天下会是什么情况”由桑姐说历史独家原创发布,如有抄袭,必维权!

元朝末年的时候,一场又一场的天灾接连而至,两三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的饥民达到了百万之数。1351年,朝廷大范围征徭役,十几万农民被迫去修治黄河。这些农民原本就生活得非常艰难,朝廷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于是,在白莲会的领导下,爆发了一场规模极大的起义。起义军有两个领头,是韩山童和刘通,他们佩戴着标志性的红色头巾,所以这一股势力就被称作红巾军。

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打头阵,各地域农民也都加入其中,没过多久就占领了从淮水到汉水的大片土地。除了红巾军,还有方国珍、张士诚等人带领的反元力量,这些反抗部队搅乱了天下的局势。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加入了红巾军,从一个小士兵慢慢做到了大将领,最终是推翻了元朝,成了新的皇帝。朱元璋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朱元璋的出现,当时的天下会是什么情况?

一、 朱元璋令起义军团结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天下起义军诸多,但他们之间绝非是一块铁板,各方势力缺乏配合,有时甚至还会窝里斗。起义军的首领们,不乏无能者,没办法好好地管理和运用手中的力量。朱元璋最初是在郭子兴那里做事,可是郭子兴却被孙德崖伙同他人囚禁了。幸好朱元璋及时把他救了出来,还调和了双方的关系。不然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内讧,实力必定大大削弱。

就算是没有这次意外,这支军队也没办法成大事。郭子兴在击退了元军、占领滁州之后,一定会偏安一隅,享受当下。还是朱元璋对他说,滁州地方太小,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守也不是很好守,这才让郭子兴收起了他那短视的想法。郭子兴病逝后,他的儿子和小舅子都不是杀伐果断的人,很快就被韩林儿盯上了。这个已经在亳州称帝的人,表面上对他们是一派亲和,封他们做大元帅,实际上就是想吞掉这支红巾军。只有朱元璋看穿了他的真实意图,只采用了韩林儿的年号,委婉的拒绝了他的吞并。

二、 朱元璋结合了各路头领的优点

在几位头领中,只有韩林儿是一个抗元的积极分子,明玉珍牢牢的守着他的四川,其余的人根本没有大局观念。陈友谅心里只有权利,想方设法的去吞并其他起义军;张士诚稀罕自己的小命,一转眼就投靠了朝廷,反过来围剿韩林儿;方国珍就是根墙头草,表面上是跟了朱元璋,却不履行诺言,一边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边又和其他势力暧昧不清。

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有决心、有宏图、懂得发展经济,却无冒进、腐败和摇摆不定。他当初就劝说郭子兴要有长远的目光,后来四处征讨,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对那里进行全面建设,他不会去侵犯城中的百姓,赢得了人心。随着军队的扩充,朱元璋又开始实行耕战政策,保证了军队的生产。直到最后,朱元璋既没有陷入各方势力的争斗,也没有去向朝廷投降。这样一位人物,你说他到底厉不厉害?

三、 没了朱元璋,局势会有何变化

要是没了朱元璋,其他几个人的结局并不难想象:韩林儿北伐失败,剩下的人相互争斗,张士诚还是会投降。南北军阀夹击陈友谅,虽然偶有内讧,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他们还是会用尽全力。陈友谅在多方势力的攻击下,肯定是凶多吉少。毕竟他的根基还不够稳,也不是民心所在,更缺乏军事能力。一旦他失败,远在四川的明玉珍也撑不了多久。最终,这场起义是不会成功的。

那么元朝还有回天之力吗?答案是没有,在朝廷出兵镇压起义后,元军是屡战屡败,军事力量远不如从前。之后出现了许多势力,暂时压制住了那群起义军。他们受到了朝廷的重视,直接被封官加爵,掌有大量的资金和权力。有了他们,元朝虽然不会那么快就被颠覆,但日子长了,这些人慢慢变成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争权夺势,他们肯定不会听朝廷的号令,相互之间又陷入了乱斗。所以说,若没有朱元璋最后将他们一一击破,当时的天下又会变成东汉末年那种情况,有人在混乱中一举成名,但更多籍籍无名的平民百姓,会在混乱中痛苦不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