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

进入秋季,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致富带头人王伟伟创办的家庭农场迎来了丰收季,他除了要同广东过来的牛贩子洽谈合作外,还要督促工人抢收玉米。

王伟伟的家庭农场占地15亩,有5栋标准化牛棚,养殖区、草料区、粪便处理区一应俱全。牛棚里,除了300头牛外,还有10多头驴。从木匠到如今的“养牛达人”,今年35岁的王伟伟不断用心铺就着自己的致富路。

初中毕业后,王伟伟就开始做木工。当时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但他却不愿背井离乡,利用借来的5000元钱办了家庭小作坊,生产销售木器制品,经过几年打拼有了几十万元的积蓄。

过了几年,王伟伟发现木材生意逐渐难做,就去固原市区做小工,抱砖头、和水泥,一天才挣25元钱,辛苦不说,还经常挨骂、受委屈。无奈他又回到村里做木工,同时发展养殖业。杨郎村有养牛的传统,王伟伟也认准了养牛这条路。

2015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养殖场。当年,肉牛市场行情好,王伟伟赚到了养牛的第一桶金。之后,在政府的帮扶下,他成立了伟伟家庭农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走上了科学养牛的道路。他将周边农民的土地流转来种植蔬菜和青贮玉米,农民除了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在农场打工。农场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人以上,人均收入5000多元。

今年,王伟伟种了1000亩饲料玉米,计划为300头肉牛储备饲料。今年风调雨顺,往年只长1.5米的玉米长到了3米,亩均饲草料翻了倍。自家青贮池装不下,他就把剩余的一半饲料玉米低价卖给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他们养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向宁在王伟伟的帮助下,贷款购进20头肉牛。全向宁一边在王伟伟养殖场打工挣钱学技术,一边自己养牛。在王伟伟的带动下,村里十几户贫困户加入养牛行业,购牛、防疫、销售等都由王伟伟代办,农场还长期雇佣着两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年冬季,广东省周边对牛肉需求量大,王伟伟看准行情。5月份,他将小母牛低价买进,养殖18个月,既产犊还可以卖肉,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谈及未来的打算,王伟伟说:“现在有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我想把养牛规模扩展到500头以上,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来源:固原日报)

编辑:蔡 蕊

责编:母广玲

监制:郝彦晖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