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换一种思考方式,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中国茶文化,兼容并包,没有门槛也不设高度,茶友们的事茶精神都有可取之处,也就是所说的“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无知》中有一段:流亡二十年的女人,准备了上好的法国美酒宴请昔日亲朋好友,结果人人都要喝啤酒,而且是大杯大杯的灌,没有人想优雅的去浅尝细饮女主人准备的红酒。

“中国茶道倡导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掉惊叹号”,这句话的后一句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喝茶论道,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是件非常需要包容性的事。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在主流茶学思想支配下,喝茶有时候必须循规蹈矩,以至于“叛逆”的年轻人们,把不知所云的高谈阔论,全部比作“皇帝的新装”,这是一棒子打死。

确实有一部分人喜欢做虚无言论故作高深,但还有一部分是年轻人自身的阅历浅薄,无法达到深度上的共鸣。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拿茶会来说,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情景再现。

人与人之间阅历与谈资不同,见解与学识各异,愉快进行下去的方法,一方面需要包容性,另一方面需要合时宜。

合时宜是一个大前提。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无知》中有一段:流亡二十年的女人,准备了上好的法国美酒宴请昔日亲朋好友,结果人人都要喝啤酒,而且是大杯大杯的灌,没有人想优雅的去浅尝细饮女主人准备的红酒。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宴请红酒的前提是,捷克女主人一直在巴黎流亡,即使捷克的啤酒堪称一绝,红酒与优雅带给她的影响依旧是根深蒂固的。

这种在她看来粗俗的热情,成为她的不能承受,不合时宜在此时原形毕露。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合时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个很能体现情商的事。

就像再喜欢喝茶的人也不会在一年一度的家族聚会上,让所有人放下筷子和可乐,慢慢烧水泡一壶他们喝不来滋味的茶。

包容性和合时宜,放在茶桌上,其实是一种修养。

你来我往,犹如太极,言论不和的攻防转换,最后都能融在一杯好茶中。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著名美术家,对茶颇有研究,但他曾说过一句攻击西餐的话:

“为什么要特地展示传家餐具,让我们无法不去想象,是哪位早已不在人世的令祖令宗,也曾经在此以此用餐?”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东西方餐饮文化异曲同工,这种带有攻击意味的话,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太懂茶,或者不太懂礼貌。

茶会分类型,朋友聚会,可以谈股票金融,人情世故,正式的茶会,也可以谈论古今,评判是非。

外行人看来,正式的茶会能提高人的境界。但如果谈论茶到或缥缈虚无或刻薄锋利的程度,对大多“凡夫俗子”来说,可能真的只是“皇帝的新装”。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犀利的茶友把茶会比做是“皇帝的新装”,听来细思极恐,但其实也没有这么夸张。

茶会的形式更像是一种弹性的约束,茶会上的对谈自然不会是一派和谐,但所有针锋相对的攻守都会因为这个特定场合而变得圆润温和,茶友之间也能够更心平气和的各抒己见。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即使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下了茶桌,也就一笑泯恩仇,如果还耿耿于怀,那就再来一杯。

这也是茶的包容性。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日本有“和敬清寂”,韩国有“清敬和乐”,说起中国茶道似乎没有这样总结性的概念,所以在茶上毫不怯场的老茶客在谈到茶道时,总显得底气不足。

包容相对应的是狭隘。

换一种思考方式,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中国茶文化,兼容并包,没有门槛也不设高度,茶友们的事茶精神都有可取之处,也就是所说的“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而一旦设下围栏,便容易陷入狭隘的教条里。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茶离人太近,无法分开,所以对待茶的态度有时候也观照人的内心。

而“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事茶最大的包容心是,“让其他人的说法存活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