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一大讲堂: 一沙一世界 环境工程中的生物膜漫谈

2018年10月27日下午,午后阳光依旧晃眼,四号报告厅内,厦一的同学们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来自于鑫教授的讲座。

于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他所在的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世今生。在展示了强大科研力量与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带同学们领略了科学家“致大尽微,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独特的校园魅力,同时结合国家政策,让同学们了解了国科大未来宏伟的战略目标。

在精彩的导入之后,于教授把话题引到了生物膜。不同于我们课本里所学的生物膜,于教授介绍了另一种由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体形成的生物膜,并主要介绍了它在环境,尤其是水源净化中的功用。他从水管里的污垢入手,用详尽的图示和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解了饮用水与污水的处理方式。他展示了不同的生物膜反应器,静止的图片和晦涩难懂的文字在他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讲解中活了过来,奇形怪状的细菌们也可爱起来,它们想方设法地附着,通过信号分子相互交流配合,忙忙碌碌,井然有序,宛如一曲令人心潮澎湃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让同学们仿佛进入到了更微小的、细胞层面的、五彩斑斓的生物膜世界,了解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如净水器和污水处理厂背后的非凡美丽的科学原理。但讲座的内容并非仅限于此,于教授又介绍了最新型的生物膜净化方面的研究以及探索道路上遇到的阻碍,在思辨性思维的碰撞中将讲座推进到高峰,最后以威廉布莱克的纯真预言一诗为讲座画上圆满的句号。

于教授还介绍了许多在生物膜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以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的形式,展现了俊杰辈出的科学界。而讲解中也不乏“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金句。当同学们细细咀嚼这场讲座时,能进一步领会到教授除了浩瀚的知识之外令人钦佩的科学家精神,这是一种发现问题的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坚持不懈、上下求索的精神,是家国情怀、为国奉献的精神,更是在一沙一世界的见微知著与执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正如于教授在开讲时讲到的,我们科学家就是要从宇宙尺度到微生物层面都细细研究,见微知著,在简单普通中找到复杂的原理。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面对着世界科技飞速发展,面对着豪迈的新的科技目标,同学们正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让中国的科学站在世界之巅,骄傲地抬起头,吟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撰稿:高一三班陈楷言

审稿:廖晓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