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液晶屏幕对眼镜造成损害的原因在于,光谱的峰值处于短波蓝光中,因此只需要将峰值转移至无害的光,就能够降低蓝光伤害,而这正式酷开“光学防蓝光技术”的主要思路。其中酷开5G电视等酷开产品防蓝光技术的核心就是从光源处削弱有害蓝光,通过芯片优化算法,将发光灯珠光谱平移,让蓝光波峰峰值转移到460nm,从而将有害的短波蓝光转化成无害的长波蓝光。

【家电网HEA 1月19日原创】随着用眼时长的增加,中国近视人群的数量增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国家卫建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教育部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达到45.71%,初中生达到74.36%,高中生达到83.28%。

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教育部联合卫建委等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这意味着近视防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视力不良不仅威胁青少年的健康,更为老年人带来了更高的死亡风险,《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刊载的论文《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视力不来个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显示,在纳入的1736名老年人中,视力不良组的5年死亡率为76.7%,高于视力良好组的47.6%。

预防近视,用好光最重要

作为人体精密的感光器官,人眼的健康与光源息息相关,其中对人眼损害严重的光源不得不提到“蓝光”,所谓蓝光指的是波长处于415nm-455nm的高能短波蓝光,能够直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在持续照射的情况下,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增高,从而威胁眼部健康。

近视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 酷开防蓝光技术提供防护

因此专家建议预防近视需要“好光源”。专家表示好的光源要求光谱组成尽可能接近自然光、光随时间波动幅度尽可能小、多用面光源少用点光源等等。然而,自然光与LED同样存在蓝光,但作用于人眼的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因此产生了蓝光无害论。

实际上,尽管自然光和LED中均存在蓝光伤害,自然光的蓝光强度甚至高于LED,但自然光光谱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即绿光是太阳光中强度最强的光,蓝光相对较弱,而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中逐渐适应了自然光的光谱,因此不会对人眼产生危害。

而电子设备的屏幕之所以会产生蓝光危害,主要是其光谱高强度蓝光最为突出。为了提升亮度,电子设备屏幕普遍采用高强度的蓝色蓝光LED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黄光,并与蓝光混合成白光,这就导致蓝光的强度比其他光强60%以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光体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光无害指的是在不直视太阳的前提下,实际上人眼接收的信息是来自反射光,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并反射至人眼成像,因此自然光不会造成伤害。而电子设备是主动光源,人眼直视屏幕,同时在更近的距离内接触光源,因此在LED光源蓝光强度低于自然光蓝光的条件下,对人眼的伤害程度更高。

因此,无法通过太阳光蓝光强度更强来论证蓝光无害。

从根源处出发,酷开提供绝佳防护

液晶屏幕对眼镜造成损害的原因在于,光谱的峰值处于短波蓝光中,因此只需要将峰值转移至无害的光,就能够降低蓝光伤害,而这正式酷开“光学防蓝光技术”的主要思路。

据了解,光学防蓝光的原理是通过蓝光蓝色LED芯片,以光谱平移的方式,将450nm短波蓝光转移到460nm长波蓝光,减少80-90%的短波蓝光伤害。这种做法相当于是将蓝光中的有害部分剔除,让无害的蓝光依然参与到屏幕的画面呈现当中,让整体画面色彩更加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近视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 酷开防蓝光技术提供防护

其中酷开5G电视等酷开产品防蓝光技术的核心就是从光源处削弱有害蓝光,通过芯片优化算法,将发光灯珠光谱平移,让蓝光波峰峰值转移到460nm,从而将有害的短波蓝光转化成无害的长波蓝光。这种做法可以过滤85%的蓝光,同时不会因为蓝光的缺失而损失画面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酷开的这项光学防蓝光技术是通过德国莱茵检测机构认证的,德国莱茵是全球产品安全监测认证的权威机构,拥有130多年的历史,凡是取得该机构认证的元器件均可全球免检,是值得信赖的好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防蓝光技术虽好,但是只能在电视上使用,而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屏幕才从手机、电脑到平板,如果能够将上述防蓝光技术落地到其他中小屏幕上,也将极大地推动放蓝光技术的普及,替换市面上鱼龙混杂的防蓝光眼镜,在技术上取代护眼模式。防蓝光应脱离黄色调来探索一种新的过滤有害蓝光的方式,它应该是护眼科技,也是养眼美学,杜绝蓝光,健康观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