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率徐州市代表团,赴商丘、枣庄、宿州、淮北考察学习。

19日、20日,大雾,但这没有阻挡徐州与近邻交流合作的脚步。

商丘在河南,枣庄在山东,宿州、淮北在安徽。徐州代表团3天赴3省4市,尽管车程大多在2小时左右,但行程依然紧凑高效。

类似的外出考察学习,徐州今年已经是第三次。

5月6日-9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在河南郑州、四川成都、广东深圳和东莞学习考察。

8月15日-17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赴陕西省咸阳市、宝鸡市、汉中市学习考察。

5月的考察是一次解放思想之旅,郑州、成都、深圳、东莞四城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下的新探索新实践,令人震撼。

8月的考察是一次真抓实干之旅,对标找差,革故鼎新,让徐州有了更完善的改革思路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周铁根在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陪同下考察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情况。

11月的这次考察学习,无疑是交流合作之旅,以新一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为契机,徐州和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淮海经济区,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空间布局,将淮海经济区纳入其中。

“三区”中的“北部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 济宁、临沂、菏泽等市。

规划提出,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对于淮海经济区的很多城市而言,除了淮河生态经济带,还将迎来另一国家级战略。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大于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三省一市。

但不管是长三角区域还是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对淮海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必然提供新的机遇和经验。

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协同发展的契机下,需要新的行动

徐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积极奔走。

徐州科学谋划淮海经济区城市协同发展,并提出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新机制,和深化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领域合作的整体框架设想。

淮海经济区借鉴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突破行政封锁、利益分割的格局,让淮海经济区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如此,徐州方能实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中共徐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中提出:

要系统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发展能级,瞄准大城市能级进行自主规划,推进互联互通放大同城效应,努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周铁根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说:

要着力提高核心区城市的同城效应。着眼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大力推进淮海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而此次考察学习,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徐州已然行动起来!

徐州携手其他城市,共同谋划确定战略方向、工作目标和实践路径,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着力实现互惠互利、融合发展。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加速崛起。

▲11月20日,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率领徐州市代表团,赴山东省枣庄市考察并召开两市座谈会。枣庄市委书记李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石爱作陪同活动。

区域协作需要牵头人,区域发展需要中心城市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紧紧抓住叠加机遇,真干实干。

市委书记周铁根曾多次提出:

“中心城市不是领导‘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2017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9位,稳居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首位。

今年以来,徐州发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优质资源,持续用功发力、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夯实了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根基。

目前,瞄准大城市能级自主规划,徐州已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能级。

展望未来,一个资源集聚力强、产业繁荣兴旺、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徐州正加速崛起。

展望未来,一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产业协同协作,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其他领域交流合作逐渐加深的淮海经济区,正在向我们走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