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三种方式与新时代的

01 挣钱的三种方式

大家做投资的目标是挣钱,但钱是怎么挣来的?挣钱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挣经济增长的钱。我们可以把中国视为一家大公司,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母公司,把GDP的增长视为这家大公司利润增长,那么从1987年到现在的30年间,这家大公司的利润增长了100倍,年化大约16%的增长。有一个测算,3000家上市公司,连续五年盈利超过20%的不到1.2%,连续十年盈利超过15%的不到千分之二。换句话说,这30年里头我们最优秀的公司,没有几家能够追上我们母公司的成长速度。问题是,利润到哪里去了?

第二种,挣印钞机的钱,这一点更加重要。1985年我国的M2是5200亿人民币,上个月最新的数字是163万亿人民币,增长了300倍,每年21%的增长。我们的物质财富增长了100倍,购买力则增加了300倍,大家特别关心中间的200倍的钱去哪儿了?如果你能找到它去哪,意味着你可能有一个成功的投资方向。

第三种,挣“隔壁老王”的钱,内部的博弈,你赚的就是别人赔的。比如近一年来的A股市场,向上走的是上证50指数,被称为漂亮50。相对的,也有一个倒霉3000,创业板就是倒霉3000,一路下来。当流动性不再充裕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激烈的分化,所有的钱去买了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创业板就歇菜了。

02 过去30年的赢家

了解了挣钱的三种方式,我们接着要问一个问题,要怎么样做投资呢?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个人的奋斗,我们的投资,我们的财富管理,都是在跟M2做PK。跑赢了M2,你就是人生的赢家,输了,你就被历史的车轮甩在后面。

我们发现,在可以投资的众多资产类别中,除了冬虫夏草、上海车牌这些比较特殊的“资产”,只有两类资产是能够跑赢每年M2的增长的。第一种是极少数的科技和前沿性的股权投资,比如腾讯的股票,2004年上市,当时的成交价是3.7块,最新复盘以后是接近2千块。但对腾讯最成功的投资,不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是它的天使轮的投资人,南非的MIH公司,天使轮投到上市赚了1800倍。最成功的是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投资,4000倍收益。另一种资产是大家最熟悉的,房地产,但要求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的房地产。如果你买了上海中心城区的房子,20年大概涨了20倍,大约16%的年化增长,买房子一般都会贷款,如果首付20%,那就相当于5倍杠杆,除去付银行的利息,总的收益仍能大幅跑赢M2增长。但如果买了青浦等非核心区域的房子,即使加了杠杆的情形,也未必能跑赢M2。

所以,在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过程中,除非你拥有了上述两类核心资产,否则你不会成为赢家。我们看中国排名居前的富豪,娃哈哈、美的、红牛的老板,这是赚经济增长的钱,但更多的就是房地产商和科技公司的老板。如果看全球富豪的排名,会发现地产商很少,因为房地产里面有巨大的杠杆。杠杆用得好,鸡犬升天;用得不好,2015年的股灾已经给大家展示过后果了。

如果我们觉得地产跟杠杆特别相关,那么这就牵扯到未来金融的流动性,流动性会不会收缩?股权投资很牛,会一直牛下去?也许只不过意味着股权投资的泡沫比房地产还要大而已,怎么做这样的一个甄别?怎么样配置?

03 全球宏观与中国宏观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呈现“三高一低”的特征,即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历史最高、主要大国负债率历史最高、主要大国的资产价格历史最高(如美股、中国的房地产等),同时风险波动率(VIX)历史最低。

今年10月份美联储已经开始“缩表”。做企业的都知道,企业有一张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表收缩意味着业务线在收缩。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如果资产负债表在收缩,就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基数,或者印钞机在收缩,这将是一个坏消息。如果明年其他主要央行跟进,停止印钞,可能会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另外,1998年是亚太金融危机,2008年是次贷危机,对于2018年,大家心里要有一根弦。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来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新的周期还是旧的繁荣?在这个周期里头确实有新的因素,供给已经被压缩了,过剩的产能一定程度上被调整。因为环保的原因,这种调整可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这就会对我们的价格构成强力的支撑。但是这个周期的真相在哪里?在于我们的四个关键部门的债务变化。特别注意的是居民部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居民部门债务相对GDP的比重不到20%,最新的数据已经跳到50%了。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债务,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最新的数据是33%。所以经济能够平稳下来是因为我们的居民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在过去八年间加了60%的杠杆。由于加了很大杠杆的原因,大家觉得现在还像是旧繁荣。

04 “369”投资机会框架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看我们的投资机会?我们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怎么通过解决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过程,获得我们财富增值的空间?这里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三六九”框架:三个新需求,六个新供给,和九项宏观调控内容,每一项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投资含义以及政治意味。

大家都知道老需求的“三驾马车”,我们这里提出了新需求的新“三驾马车”: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以及一带一路带领的新一代的全球化。以深度城市化替代传统城市化,扬弃而不是抛弃GDP锦标赛。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嘉兴新区,将成为深度城市化的典型,城市群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的模式。深度城市化的过程,自然就会带来消费升级,形成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一带一路也不像大家说的那么闷,其实也会有很多的机会。你可能想象不到,缅甸一个小型水电站,净回报率是20%。我们做了65个国家的研究以后,推荐的是东南亚的区域。我们看到中国的手机厂商如华为、VIVO在印度建厂,京东准备拿下印尼的最大的第三方的物流公司。

新供给主要是六个方面: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新制度。新技术和新产品,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这主要指制造业,大量的收购和研发。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就是目前很热的“互联网+”概念,或称“工业化4.0”(官方版的说法是“中国制造2025”)。现在民间已经出现了定制化、小型化生产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进行生产。其实工业化4.0也是这个道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来进行智能制造与智能生产。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热门领域包括载人航天技术、以高铁和打飞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即时物流、金融科技等。

为什么还要提到新制度?这次大会报告中提到很重要的词语:要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巨大的变化,意味着现代经济体制的再度构架。以前我们是一个追赶的,模仿的,跟在美国后头的参与全球化的追赶型经济体,现在变成巨大的、内生发展的、有外溢效应并且要获取定价权的超级经济体,以前的体系,在未来三四年里头,一定会重建,而每一次重建,都会带来系统的变化,比如土地财政、税收、外汇储备、自贸区和自贸港等等。

最后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更加专业,我就不展开了,它是一个从稳杠杆,到移杠杆,再到去杠杆的过程。对杠杆的去化和风险控制,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仍然是主流。最终我们将实现一个比较平衡的资产负债表,就是通过杠杆的转移和修正,来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不会出大的金融风险的一个成长的路径。其实应当说这次会议前后,对中国的形势的判断,可能会有系统的调整,这个系统的调整中,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但是也同样有精耕细作,获取投资收益的机会,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投资中保持好运,能够战胜我们的印钞机。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