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在南京街头注意到一个神奇的现象:

众多名气斐然味道绝摆人气爆炸的街边小店,都没有名字。

无名小吃店、无名老卤面、无名炸鸡店、无名烤鸭店、无名臭豆腐......

这究竟是为什么?既然如此好吃为何不配拥有姓名?

对于此问题,资深环球美食评论家所长·本所在《美食瞎话》中写道:古今小吃界之成大事业、大名气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看似无名,实则有名”,此第一境也;

“看似有名,实则无名”,此第二境也;

“店名几何,不足道也”,此第三境也。

首先是小吃店的第一重境界:看似无名,实则有名。

什么意思?很简单,这家无名小吃店的名字就叫“无名”。比如,开在明瓦廊的芬记无名小店。

芬记无名小店最出名的其实是老板娘,请别想歪,是因为老板娘的热情。

你一进门,就能听到老板娘操一口正宗的台湾腔再招呼客人,嗓门大,说话直接,说话间有种不拘小节的利落感。

呃,说话直接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国庆时店里人多,老板娘直接说店小,座位不多,坐下聊天的恕不招待。

在那一刻,仿佛是南京夹生潘西附体。

无名小店的招牌小吃是花枝丸和蚵仔煎。花枝丸煎的外焦里嫩,一口咬下去微微弹牙,满口的鱿鱼,整个味蕾都像是在绽放。

蚵仔煎是台湾夜市的标配小吃,有些类似于加了蛤蜊的鸡蛋饼,浇上甜辣酱,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好吧,其实大家更爱的是芬记的台湾烧烤、盐酥鸡、排骨......

在老南京眼中,街头小店可以没有皮肚面,但一定少不了老卤面。

有一家面馆在老城南饮马巷里开了二十七年,据说是南京第一老卤面,就叫无名老卤面。

他家最火的是大肉面。大肉卤成焦糖色,肉质鲜嫩有嚼劲,最重要的是一点都不腻,小刀面细滑入味,配上火候把握的刚刚好的溏心蛋,绝摆。

来这苍蝇馆子吃面的,有年轻女孩也有老大爷,有正装中年人也有睡衣大妈。而老客们的描述出奇一致:他家的馄饨面条能吃出童年的味道。

实际上,在面对这种名叫“无名”的街头小店时,总会感受到一种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有间客栈”。

此外就是荒诞,哪有人这么随便的?直接就叫无名?究竟是食物的美味还是生意的火爆,导致老板自信心膨胀如此耿直?

其实都不是,这些开业无数年的无名店,“无名”的名字,大多是附近熟客叫出来的,老板也光棍的很,顺势直接挂牌,上书“无名XXX”几个大字,金光闪闪,牛笔哄哄。

当然还有更狠的,哪怕“无名”的名头都被食客传遍全南京了,硬是连块儿门头都不做的真·耿直·无名小店。

这些连“无名”的招牌都懒得挂的小吃店,就是所谓的第二境:“看似有名,实则无名”。

简单来说,只要提起“无名XX”,就知道一定是那家。

比如瑞金路上的无名炸鸡。

开在瑞金路上的这家无名炸鸡,如上图所示,不仅没有门牌,还和旁边的奶茶店共用一个门店——小到只有一个玻璃展柜。

但是,老板娘往那儿一站,江湖宗师的派头立马就竖了起来,迎风飘来的当然不是内力,而是炸鸡的罪恶香气。

无名炸鸡很专一很长情,开业20多年只卖炸鸡,孜然味和辣味可选可组合。

一口咬下去,撕裂香脆外皮,无视孜然和辣椒的侵扰,牙齿触碰到娇嫩鸡肉的那个瞬间,是灵与肉的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玄妙。只能说,如果某天南京鸭子输给了鸡,那这只鸡一定是无名炸鸡。

(忍不住要召唤吃炸鸡专用BGM)

难道瑞金路无名炸鸡店就高枕无忧了?

不,彩霞街的无名炸鸡表示不服。同样没有名字,没有门牌,超过20年的店史,虽然名头不显,却是真正食客的心头好。

不同于瑞金路的炸鸡,彩霞街炸鸡的表皮神似饼干,完全没有油炸食品惯有的油腻外表,清爽异常香味扑鼻,如果涂成绿色完美COS黄瓜。

而最让老客们着迷的,还是那口老板特殊定制的干辣椒。辣,很辣,辣翻天,越吃越辣,不管什么解辣的法子到了这把干辣椒面前,都得跪。

如果你有四川朋友来南京,一定要带他去彩霞街的无名炸鸡店,悄悄选择变态辣,让四川同胞感受一下南国辣椒的细腻温柔。

除了辣椒之外,番茄酱也是老板自制的,酸酸甜甜很讨喜,适合无法吃辣的食客。

在南京谈小吃,自然少不了臭豆腐。

绣花巷的黑皮酸菜鱼门口,有一位传奇老奶奶,每天晚上推着个手推车,卖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无名臭豆腐。

懂吃的人都知道,臭豆腐这种传统小吃,做起来容易,做的好吃很难。

南京本地人做臭豆腐的习惯是炸制七分熟后,立马捞出锅后放在架子上沥油。待到臭豆腐稍稍冷却,外皮在一热一冷之间,立马酥脆起来,香味开始扩散。

再浇上辣油蒜汁,香菜一撒,万千少男少女的梦、打遍豆腐界无敌手的无名臭豆腐正式出锅。

那么,除了以上几家驰名南京城的小店,南京的无名小吃界就无人能打了?

恰恰相反,能打的店实在数不过来。

比如碑亭巷哈尔滨水饺旁边那家白天锁着、晚上八点以后才出来的面馆,没有名字没有招牌,味道却丝毫不输给饮马巷的无名老卤面。

这家无名面馆旁边还有一个老太,每晚都摆着小摊卖活珠子,卖了几十年,最常来吃的食客反而是外国人居多,想必常去1912的人都见过。

......

再有就是那些曾经无名现在有名、但名字根本不重要的传奇小店。

“店名几何,不足道也”是小吃的第三境,意思是这家店已经征服全人类,不管有名没名、叫张三还是李四都无所谓,所有人都知道你就是你。

但是,由于实在好吃、牛逼、腕儿大,狂热食客们根本无法容忍这样的神店没有名字,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名字来方便称呼——那就起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吧。

比如南大校园里的大叔水饺。

开在南大鼓楼校区里的大叔水饺,如果你以一个美食评论家的目光进行审视,根本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无非就是料足馅鲜、个头大、便宜。

这家水饺店别说名字了,就连个正经店面都没有——只是个简陋小棚子而已。

营业方式更朋克:位置难找七拐八绕、点菜都用暗语“菜、白、肉、豆”,取餐付钱全靠自觉,吃完还得自助收拾餐盒桌面......尽管如此,生意照旧火爆。

真的是比南大食堂还要南大食堂,不愧是唯一战胜了月星餐厅的光头大叔。

大叔水饺家的水饺种类非常少,只有4种,纯肉、豆角肉、白菜肉、韭菜鸡蛋,其中纯肉水饺最受南大人的推崇——与其说是在吃水饺,不如说是在吃一个披着水饺皮的小肉圆。

南大学子泪流脸面,在一碗平价水饺中吃到了家的味道。

这样的店怎么能没有名字?怎么能!鉴于老板是个光头大叔,那就叫大叔水饺吧。

这种根据老板特征进行取名的无名小店很多,其中的佼佼者还有一家“无名包子店”。

千章巷21-1号,一家开业超过30年的小小包子店。由于没有门牌,许多人都把这里叫作“无名包子店”。只有老客才知道,这家店不仅有名字,还很可爱,叫“胖胖包子店”。

其实听到名字你就已经知道最关键的两点信息,这是一家包子店,老板胖胖的。没能从名字里直接反应的,是美味。

招牌大肉包,肉馅饱满充足到快要撑破松软美味的外皮,绝不存在一口咬不到馅的情况。

招牌烧麦更是没有办法去形容,老客都是一买10个往上。只要你吃过胖胖家的烧麦,绝对不会再想吃别人家的,就是这么自信和美味。

为什么?因为传统。

胖胖包子店从制作馅料到外皮发酵,全部使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绝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就连蒸包子的过程,都是用木柴明火蒸熟。

听起来就很麻烦很费事,的确。不过也正是这种费事,保证了胖胖包子店30年如一日的极致美味。

随着店内炊烟袅袅升起、香味逐渐扩散,一种本不该用来形容街边小吃的词,用来形容此刻的胖胖包子店再合适不过——匠人精神。

诚然,不管是东北还是广州,你必定可以找到一家包子店。但这个范围扩大到任何城市的任何街道时,你必定可以找到的一定是油炸串串摊。对不起,国人就是如此热爱油炸串。

在南京,油炸串串只分成两种——财大油炸和其他油炸串。

作为常年置顶大众点评、始终贯穿朋友圈的神级小吃摊,慕名而来的食客如潮水般涌来退去从未停歇。

实际上呢,财大油炸根本就没有名字,摊位上唯一的文字标识就是提醒食客里脊小肉不要和腰子混着拿......

总之,财大油炸很有名,财大油炸早已站在了南京小吃摊鄙视链的顶端,排队长达3、4个小时不只是噱头而已。

由于五所村菜场那一块儿的油炸摊特别多,再加上又靠近南财,熟客们为了方便称呼,久而久之“财大油炸”这个名字流传开来。

那么,财大油炸的忠实粉丝是如何评价的?

油炸是一种危险的食物,刚出锅的炸串脆爽又烫口,牙齿刚碰到就能感觉到跳跃鲜嫩地带出汁,震动得整个人都酥麻起来。

财大油炸最受欢迎的是里脊串、小肉、腰子、鸡腿、土豆片、平菇、包菜、豆皮、藕片......

好吧,其实财大油炸没有“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区分,只有“迅速卖完”和“慢点卖完”的区分。

不管点什么都不会踩雷,细致的分类炸法和特制酱汁将给你带去船新的炸串体验。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可以忍受2小时以上排队的前提下。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成功get到美食界的真理:味道才是王道,名字无所谓。

那么,所长想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名字真的不重要吗?

当然重要,不然那些咨询公司策划公司XX公司不都得倒闭?现在开餐厅,谁还会随便弄个土鳖“无名”甚至真的没有名字?

起名字是件大事,要深思要熟虑,要揣摩目标消费人群的喜好,要有品牌感也要亲切近人,要反应店铺特色还要有创意更有有逼格,甚至还要去上个香虔诚祈祷。

既然名字如此重要,各路无名小吃为何能在南京如此长时间的屹立不倒?

答案很简单,在这些无名小店间流连忘返时,你一定会感受到某种憨傻的执拗,以及店—食物—客人之间的隐秘牵绊。

但不得不承认,无名小店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伴随着的是南京城越来越繁华新潮。

不信的话,你去瞧一瞧那家常去的无名小店,老板是否仍然年轻?

南京不会再有新的无名小店出现了。

也许是再过十年,也许是二十年,总会存在那样的时间点、伴随着隐秘的“嘎吱”声;

南京最后一家无名小吃店,永远地关上了门。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