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村有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就来源于农民的“爱管闲事”,怎么理解呢?在农村,大家的相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淳朴,没那么多的讲究,有时候端一碗饭去邻居家门前聊着吃着,饭吃完了,聊得正尽兴,这时候邻居就会热情的给盛一碗,大家也没有太多的芥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逐渐向城镇化靠拢了,很多农村的老习俗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但一些农民还没意识到,所以有时候农民常会干下力不讨好的事儿。一般而言,在农村,3种场合下,农民最好别出头。

  1、管别人的家事儿

  农村有很多关于管别人家事儿的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娘家侄,出气人,意思是姑姑和姑父吵架了,侄子可以理所应当的到姑父家里去闹。这种行为在以前的农村确实有,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以前农村的氛围单一,彼此礼让,所以侄子真去闹闹也就算了。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平时各过各的,既然嫁出去了,人家有小吵小闹也是正常,你这边去闹完了,人家那边就和好了。可人家是一家人,不记仇,对于这个劝架的就未必了,到时候里外不是人的反而是这个劝架的人了,所以别人的家事儿,最好少管。

  2、别轻易当“红娘”

  农村现在正面临着男青年的婚姻困局,有些农民也比较热心,再加上在农村,大家普遍认为当“红娘”是件积功德的时期,所以有农民就热衷于给人介绍对象。可现在农村结婚难,其本质不只是有性别失衡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员的焦虑。现在不少年轻人,一方面喊着找不到对象,一方面害怕匆匆结婚了,吃亏,就这样,单着的越来越多。但越是这样的,农民越不能去给其介绍对象,因为即便是成了,以后日子过得不好,也是介绍人的问题,搞得以后再见面跟仇人似的。

  3、不要抢着当中间人

  在农村,很多场合都需要中间人当见证,也有农民喜欢当中间人,因为既能帮助别人,还很有成就感。但现在是法治社会了,越来越不流行中间人一说了。以农村的分家为例,几乎所有的多子女家庭,分家的时候都会因为分到钱的多少,东西的多少,粮食的多少等问题而产生矛盾,大家各摆各的委屈,很难听劝,这时候就算中间人巧舌如簧,把这件事儿搞定了,但日后只要再有点什么争议,还是免不了要中间人出面,但很多时候这种事都是很棘手的,不管怎么处理,总会得罪人。要是遇到难缠的,中间人还会被牵扯进去,惹得彼此都不开心。

  当然,也不是说亲戚或者邻居,家里有麻烦的时候,农民就保持各自扫门前雪,看热闹的态度,可以彼此调和下,劝解下,这是应该的,但是也要分清场合,千万别不该出头的时候出头,自觉的是帮别人,结果却得罪了一大堆人。在农村,3种场合下,农民最好别出头,不仅下力不讨好,还得罪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