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帖子里面说,好多人连兴趣爱好都没有,也没有1000小时的匠人精神,不具备可以达人的可能性。这并不奇怪,我那篇文章,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就是另辟蹊径,而不是走千军万马独木桥。要尽可能撇除,上司才是你价值的唯一认可的路径。

从来就没有一个方法,方式,是适合所有人的。更不要说具体的赚钱途径。

当代职业里面,只有少数几个,地产金融it等等可攫取高额收入的行业,而99%的行业并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而正好你不在高收入行业里,又没有任何兴趣,另辟蹊径就成为你唯一 own your business的路径。

例如:1.广西人去非洲挖金。2.取蛇毒。3.去越南批发海鲜。4.去孟加拉开制衣厂。5.在珠三角养殖鳄鱼。6.开有个人特色的馄饨面铺。7.入殓师。8.承包高速公路广告牌。9.承包树林。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你思维定死了得过且过,行尸走肉,那就得接受这样的结果。不是什么鸡汤,很多人,因为看了文章觉得自己做不到,觉得是鸡汤不奇怪。但或许有人做到了。

你的今天,其实是你无数个昨天去造就的,为什么你会有今天的自己,是因为你有无数个昨天的自己。

发达,本身就不是普遍的事情,当然方法和路径也不是对全部人的。因为28定律就注定了结果,所以上一篇文章里面觉得,可行性不高,完全是正常的,因为你是你,别人是别人,没人禀赋不同,自然无法复制。

有时候,就必须要有离经叛道的思维模式,而非去每月节省500元。的确,你可以20-30岁阶段过得非常苦逼,苦逼每一天,宁可苦逼都不去思考,逆向地思考。你宁可选择省吃俭用,也不去挖空心思,有人睡前真的尝试过静下来思考一小时,去认知自己的专长,思考工作的意义,没有。

的确可以过得很憋屈,把妹也憋屈,玩也憋屈,每逢三三两两的节日,就到处打翻狗粮,人生最美好的10年,15年,多少人在浑浑噩噩里面度过?

更多人被巴菲特思维牢牢洗脑。女儿扔进抽屉,不买婴儿床。我一看到这里,我就知道好多人要上当,和省500块原理差不多,你看看芒格会不会这样…因为芒格一开始就是出色的S,后来是出色的B,做不做investor,根本影响不了他的生活质量…

巴菲特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不应该被推崇,而格老和索罗斯的生活方式才应该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是真的思考过怎样去赚钱和生活。

说回来,不管你有没有专长,有没有兴趣,有没有门路,都不重要。你可以打工,但你要明白,打工只是权宜之计,不是为了打工而打工。带着非打工思维去打工。要有 business owner的火种时刻在心里,至于另辟蹊径,需不需要。你有资源可以不这么做。

当我在初3的时候,已经读完第一本,当时全国还没任何中文译本,当国内有译本的时候,我已经把3本翻烂(书都已经发黄了),当时才高一,单词量完全足够。开始明白cash flow的重要性。想想初三,高一,你在干嘛。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没有任何资源,任何门路。我深信,我以后一定要优先成为B。我不要做E。

大三时,有一件事情,使得我更加确信地走这条路。那个冬天,大年二十八,下午我到万菱汇买了500多的荧光棒和荧光头饰,准备在海珠区的滨江西花街(花市)卖,当然我没有租档口,肯定租不起,几天就要2万多块,我只是打游击搬个砖。前一天在网上找了2个兼职打零工的服装设计学院的小姐姐,100块2小时,约好了地点,时间一到,她们帮我站着喊卖。

当晚8点半,人声鼎沸,生意比预期的好,由于大家都比较卖力,我们的售价,远低于档口,周边也没有游击队,所以顺利把五分之四的荧光头饰和荧光棒卖出去了,回收了一共798元+余下一部分存货。我现在留着,比较有纪念意义。把钱分掉之后,98元归属利润请她们去吃了夜宵,大家都非常高兴,喝得烂醉,第一次有赚钱的感觉。这个时间绝对是我大学生涯和其他人产生人生分歧的转折。

我大四时,基本就是靠这2个小姐姐带这个逛遍了站西,十三行,沙河,从拿衣服板,到去中大找布料,到康乐村找代工,一步一步走入服装业开始生意之路。而当时她们算是我的合伙人(初期生意本金不大,我一人出的,后来完全属于我独资),不然我一个大男人是绝不可能涉足女装行业。涉足女性产品之后,对于衣袜鞋帽的东西,已经可以说是半个专家。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准备简历,我的生意已经初见雏形。

好了扯太多,本篇又不是要讲故事。

但现实中,我见到的,几乎全部是E的同时再做I。这样有什么不好?本金小,心态急躁,老想着找成长10倍股,这还算好的,差点的直接杠杆豪赌。所以就出现天天看到的景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