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数字文化馆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与示范)的延伸研究与探索成果。它利用现代信息数字网络技术和先进数码设备技术,建成以数字文化馆基础等五大平台为主体支撑框架,以文化馆主要工作职能数字化为建设内容,以实现公共文化的展示、体验、传播为目的,在全国率先呈现了较为完整的“北碚模式”数字文化馆形态。

  北碚文化馆成为全国首个示范数字文化馆,北碚区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验厅2013年12月开始修建,于今年3月向市民免费开放,系全国首个示范数字文化馆。在这里市民不仅能接触各类数字式设备,学习法、绘画、编曲等文化项目,还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观看各类文化展演活动、讲座、教学的网络视频直播。

  “自数字文化馆免费开放以来,每月前来参观的市民达7000人次。”数字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北碚区数字文化馆以网站、数字文化体验厅、移动终端APP为三种主要服务方式,收集和整理有代表性的地方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戏曲等社会文化作品和舞台艺术作品。

  “我有空就会到这里来看看,学习一些书法和绘画的小技巧。”在传统书法体验台前,市民唐先生正在屏幕上按照指导用楷书写字。他说自己一直以来都热爱书法,但是苦于没有时间找专业人士学习,“现在家门前有一个免费的数字文化馆,我随时都可以来学习书法,而且不用浪费笔墨。”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拓展文化馆发展空间,积极探索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服务方式,率先完成国家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馆示范创新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建成全国首个示范数字文化馆。

  据悉,北碚区数字文化馆基础数字平台通过开放链接、资源导航、个性化服务、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一起构成一个实用的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在电脑终端上实现馆内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导航和获取服务。

  北碚教师进修学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开展“驻校”教学指导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以“深化教师研训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研训作风,助推区域教育发展。2014年春秋两季,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对王朴中学开展两轮、为期2月的“驻校”蹲点式教学指导。

  在今年2月15日至3月19日,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全体中学研训员在王朴中学开展了高三数学指导与调研工作。除研训员与教师的一对一切磋研究外,还参与教师备课45次,邀请18名区内各学科的顶尖教师到王朴中学示范讲课。

  “通过区教师进修院的指导,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高考成绩与2013届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上本科录取线的人数由104人增至213人,上重本线人数由3人增至23人。”王朴中学校长胡长江说,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驻校”式教学指导与调研,不仅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改进了教师课堂教学和辅导的方式,提升了教学效益和教师研究能力。

  据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介绍,该院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中,以学科全覆盖、教师全指导、过程全跟踪实施行动跟进,并在全区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光彩云课堂”等教学应用研究,提升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变革。

  “‘光彩云课堂’是在政府和当地学校的支持下建立的学习系统,包括了学生自学、老师辅导学习和个性化差异化学习三方面。”朱福荣说。

  微信号aimeili5917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