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我们需要去接纳孤独感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和某种存在方式,我们带着这个居住在身体里的“小精灵”,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所当为,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然后就会发现,随着体验的改变,也许内心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他们珍视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持久,他们不愿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头露面、言语少、害羞,也容易怯场。

徐婉儿是一名大三的女生,她来到我的咨询室,问“夏老师,我最近觉得自己有抑郁倾向,总是觉得自己很孤单,又不想说话,觉得她们不会理解自己,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来,持续三两天了。

我去年也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后来跟室友谈了谈就觉得好多了,所以没有咨询。

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思考死这件事情,但又怕家人伤心,而且觉得自己将来也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做,就只是想想,想过怎么死比较美啊这样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很孤独无助,觉得自己跟室友交流,要么她们可能会不理解,要么就会厌烦,我特怕她们烦我,虽然她们最多也只是开玩笑。我也不想想这么多事情,觉得很矫情,可是孤单的感觉又确实存在,男朋友也不想谈,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空虚寂寞。

我从小是性格很开朗、很爱笑爱说爱闹的女生,越长大发现自己有点神经敏感,过于细腻。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学,虽然她会不厌其烦地听我跟她讲,但毕竟我们离得很远,只能用电话。但就是说过以后,回到生活里,我还是会觉得孤单,这样的感觉很强烈。

我现在最想找到合适的方法,让自己走出这种孤单的感觉,至少不要想那么多事情了。我平时关注心理也比较多,所以我希望得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真的很需要。我不想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变成抑郁症,那样一定很痛苦。”

我对她讲,“非常好的是,你能够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变化,并及时寻求帮助。

孤独绝望的感觉,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过。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渴望能够和别人建立起一种更深的情感连接。而在现实的生活里,可能每天能够和我们“说话”的人很多,而“交心”的人却很少。

我们活在两个世界里,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世界。通常,较多关注外部世界的人,被我们称为外向型的人,而较多关注内部世界的人,则被称为内向型的人。

内向型的人,更为细腻、敏感、深刻,更多关注自己的内部感受和需求,既渴望被关注和理解,又害怕被拒绝和误解。因而,不太敢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真正向别人敞开,也就一直住在了自己孤独的城堡里。长此以往,也就越来越深陷其中了。

鉴于关系的问题需要到关系里去解决,而人际关系的成长小组不啻为一种与同样对内心世界感兴趣的“同类们”交流、学习、陪伴、支持并促使自己内心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当地寻找类似的小组,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你也提到,你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学。虽然你们身处异地,也许无法每天进行交流,但保持定期的电话沟通,至少对于你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支持。至于你的室友,也许她们真的不理解你,但也许是你担心她们拒绝而把自己藏起来,并没有机会去让她们了解真实的你,所以也不妨冒些风险、作些尝试,看看就算是最糟糕的结果出现了,你是不是能够承受。

至于在日常生活里,建议可以多做一些“向外”的活动。因为要知道,有时候过度的内省,反而会让自己钻到牛角尖里面去。很多时候,感觉仅仅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事实。也许我们需要去接纳孤独感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和某种存在方式,我们带着这个居住在身体里的“小精灵”,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所当为,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然后就会发现,随着体验的改变,也许内心也会发生改变。”

今天夏老师就来跟聊一聊内倾型性格。

内倾型性格

内倾型性格即通常所说的内向型性格。

内倾型性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理能量是指向客观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而划分的两种性格类型之一。

这种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他们珍视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持久,他们不愿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头露面、言语少、害羞,也容易怯场。同时,内倾性格的人行为拘谨,容易给人以犹豫、迟疑甚至困惑的印象。

典型内倾性格的人表现得安静、退居、自省,喜欢阅读,而不喜欢与人交往,除少数朋友外,与别人保持距离,不易激动,处世谨慎,喜欢整齐有序的生活方式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典型内倾性格的人是很少的。

内倾与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其职业选择有关,他们较适应学术性的工作或从事有精细要求的工作。

写在最后:

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各有优势,也都有各自可以成长和相互学习的地方,无论哪种性格类型都不必自卑或担忧,有意识地做一些个人成长练习,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开辟极为有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