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香港影坛涌现了一批有着西方留学背景的年轻新导演,他(她)们的电影风格前卫新颖,拍摄手法极具先锋意识,而这一时期以及这些作品也被统称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这股风潮虽不像1960年“法国电影新浪潮”那般伟大,但其对于亚洲、甚至是后来两岸三地的电影工业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不仅拓宽了华语电影的类型和题材,也革新了其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

在“新浪潮”处于尾声期,一部名叫《魔战》的小成本惊悚片诞生了,该片曾被很多人视作是“童年阴影”,其中的确有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场景与片段,但在今天来看,影片所暗示的,正是新浪潮时期下香港导演的创作焦虑与自我认同。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影片讲述了任达华饰演的广告导演小汤带领着摄制组在一座老宅子进行拍摄工作,因嫌房间里一个贴着封条的旧箱子碍事,小汤不顾他人警告将箱子移开,随后箱子封条自动脱落,随后便发生了助理小谢坠楼身亡,片场的发电机损坏,以致拍摄不了了之的故事。当人们以为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之际,参与拍摄的剧组人员却接连丧命,闹得人心惶惶,而这一切都与箱子和小汤的梦境有关。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尽管本片的故事情节有些琐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晦涩难懂,但不论是其拍摄手法抑或是视听语言却处理得非常精准到位,从惊悚氛围的营造,惊吓点的设置,再到节奏的把控都算非常成功,而推轨镜头的使用,惊厥诡异的配乐,幻觉、意识流、现实的交替呈现,都为影增色不少。也许这未必一部合格的剧情片,但绝对是一部精彩的惊悚片。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作为一部35前的惊悚片,《魔战》的拍法上有许多超前和大胆的地方:第一,“现实世界”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以小汤脑海中出现的幻觉构成的“梦境世界”则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第二,影片中后段当小汤躺在病床上时,护士、小谢、剪辑师、老头、客户五个人面部扭曲地出现在他周围时,随着他们怨念的不断增加,他的床最终旋转了起来。第三,影片结尾处“凶手就是自己”的设置和立意,今天仍有不少欧美惊悚片都在使用。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本片的情节其实并不难懂,它阐述了一个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导演,在多重压力之下,最后导致精神分裂,犯下血案后,自我毁灭的过程。对于观众来说,要理解这个故事背后深意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区分现实与梦境发生的事情,这也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影片内主题的评判。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当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在重新复盘本片剧情时,会发现本片从一开始就对小汤的心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铺垫,不管是现实,还是梦境、意识流、幻觉,都是小汤心理不同层面的展现。其中“邪恶的护士”、“不治身亡的小谢”、“被胶片勒死的剪辑师”、“骑自行车摔在鱼塘里的老头”以及“难搞的客户”分别代表了小汤的五个执念,当这些执念压垮他最后一点残存的理性时,他的宿命注定是黑色。而片尾穿黑色,白色衣服的小汤,代表了他人性深处的善念与恶意两部分。当黑衣服小汤杀死了白衣服小汤,这种结局带来的冲击力,远远比影片前段、中段那些让人害怕的惊悚点更能撼动人心。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任达华在接演本片时还不到30岁,尽管片中他的角色与其后来的影视作品形象相比还显得有些稚嫩,但他对于复杂人物的诠释,已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已透出了他身上“好演员”的潜质。另外片中饰演画家的方育平、饰演剪辑师的张坚庭,都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出现,也为本片打上了深深的“新浪潮”烙印。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除此之外,本片的执行制片是后来凭借“香港三部曲”蜚声影坛的陈果,这是他和任达华的初次合作,这也为之后两人继续搭档《李碧华鬼魅系列》、《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埋下了伏笔。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影片在香港的上映日期是1984年,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目前能查到的那一年港片票房榜榜单上却找不到本片的任何数据(也可能是该榜单资料有误)。1994年,该片换了个《鬼战》的片名在香港再次重映,公映周期为8天,但最终取得的票房却仅有35.2万港元。因此该片在网络上有《魔战》和《鬼战》两个名字,其实都是指向同一部电影。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而本片的导演钱鸣章也是颇为“神秘”——在他的个人履历表中,其导演作品仅此一部,而其后他便销声匿迹,2013年,“同窗文化工作室”的微博还向外界发布了钱导演的寻人启事,但似乎并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历经两次公映,拍完后导演“失踪”,还有比这更神秘的惊悚片吗?

或许他在创作本片的时候,“小汤”一角便是他的自我投射——郁郁不得志,无法被主流所认同。是否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像片中的画家烧掉自己的画一样,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过着平淡的生活?当然,这也只是笔者一厢情愿的猜想罢了。(麦克疯说电影·张利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