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还有座机电话吗

八旬老人回忆电话变迁史

田玉成使用过的手机 本报记者 李宗华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信、等信、回信,对田玉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在西安,父母在蓝田,一封信,从此地到彼地,需要整整一星期。

1956年,田玉成看到一个机器,“挂在柱子上,通体黑色,旁边有个听筒,有人拿着听筒讲话。”他不解的是,声音是何以通过这个机器传播出去的?

1956年

“电话太稀罕,好多人围着看”

除了是一名退休的老人,81岁的田玉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西安一家本土网络论坛的资深网友,粉丝上千名。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每天都会上网、发帖,内容大多是自己的晚年生活、拍的摄影作品,以及一些时事评论。他还写博客、发微信,孙女在澳大利亚上学,他隔三差五都会与孩子视频通话。

“这一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昨天上午,在西安乐居场附近的家中,谈起往事,老爷子特别感慨,“过去是‘家书抵万金’,而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

田玉成记得,他第一次见到电话时是在1956年。彼时,他在西安鼓楼附近一家食堂工作,“电话太稀罕了,好多人围着看,不知道怎么用。”

一天,堂兄给他打电话,有人喊他去接,他一脸茫然,不知怎么用。食堂有位师傅帮助他,“师傅帮我拿好听筒,放在耳朵上让我说话,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师傅教我,一句一句和对方对话。”人生中第一次打电话,终于在战战兢兢的情况下完成了。

1961年8月,田玉成参军入伍。彼时,军营中用的是“摇把子”电话,数量十分有限,与家人间的通信,全部依靠写信。

一直到1971年,已经转业回到临潼一家航天研究所的田玉成,才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话。“整个单位,有一条专线,只有200部电话,谁家安了电话,就像办喜事一样,亲戚朋友都会来看热闹。”田玉成说,当年的电话都是拨号的,先拨总机号,再拨分机号,一通电话,多次中转才能接通。

2010年

“智能手机就像一台电脑”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寻呼机进入中国。1990年后,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遍地开花,西安一夜之间建起了多家寻呼台,寻呼市场异常繁荣。

1997年,田玉成的单位搬迁到了西安,每家都可以装一部座机电话。这时的电话,已经成为按键电话,通话时不需要通过总机转接,但高昂的初装费和通信费,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当时装一部电话要花费2000多元,普通家庭很少有人能安得起。”

后来,田玉成又用了“小灵通”,“单向收费,是当时最经济实惠的通信方式。”

2000年,田玉成的儿子将一部淘汰了的二手诺基亚手机送给他。手机的出现,让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和IC卡电话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0年,田玉成用上了智能手机。几年后,他用上了4G手机。“这简直是电子通信的一场革命。”田玉成说,现代智能手机就像一台电脑,摄影、购物、支付、视频、微信、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查询各种资料,无所不能。

从车马邮路到即时通信,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田玉成说,70年来的家庭记忆,见证了移动通信从1G到4G的转变,如今正向5G时代迈进,这是时代发展的成果,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印记。 本报记者 宋雨

3000多辆大巴伴你国庆出行

国庆假期将至,西安七个一级客运站,目前都安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旅客可以“刷脸”进站坐车了!记者昨日从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获悉,“十一”假期,将调集3000多辆旅游大巴车作为加班车,满足旅客出行。

“我是光荣的交通人,我宣誓:忠于职守,遵守法规,履行安全职责!听从指挥,严守规章,提高安全技能……”城北客运站客运处负责人徐剑领誓,西安7个一级客运站的代表纷纷宣誓。昨日,由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主办,西安城北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市客运站场宣誓活动暨城北客运站消防应急演练举行。

本次演练模拟一辆外地发往城北站的长途客车,进站下客时起火……车站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疏散周边乘客,携带岗位配发的装备赶到事发车辆周边,并报告值班站长。公司领导下达应急预案启动指令,各应急小组按照既定职责立即行动,赶赴事发现场进行处置。在应急队伍及公安、消防和120急救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下,火被扑灭。

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安全监管科科长张永生说,国庆假期将至,西安市7个客运站调集3000多辆旅游大巴,为国庆黄金周运力做储备准备,确保客运站不滞留一位乘客。

“咦!客运站也这么高端了?还以为到机场了!”昨日,记者在西安城北客运站看到,一位前往铜川的旅客,进站时把二代身份证放置在闸机上的身份信息读取区域,再面对摄像设备“扫脸”,“人、票、证”三方比对成功,不到1秒,闸机自动开启。“通行速度很快!”前往延安方向的旅客刘先生也“刷脸”进了站。

记者从城西客运站了解到,该站除了机场巴士外,所有线路的旅客坐车前均需要“刷脸”进站坐车,人脸识别后,系统上显示有乘客的照片、发车时间、目的地、座位号等信息。此外,纺织城客运站、城南客运站、三府湾客运站、陕西省西安汽车站、西安市汽车站等也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部分客运站除了人脸识别系统通道,还有人工检票通道同时运行。 本报记者 姬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