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广

写在前面的话:

此系列旅行文学,有真实的生活经历、事例、感悟和感受。用文学的体裁表现出来,是为了避免与真实人物、名字有冲突,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与拓展。如有不妥,请团友们谅解。东欧6国之行,让我们相识为缘,衷心祝福大家。

(上一篇:《游途》(20)在布拉格老城广场品尝“烤猪腿”)

参观“查理大桥”是旅行计划中的一项内容。

布拉格还是一个多桥之城,穿城而过的伏尔塔瓦河上横架着18座大桥,将两岸的各式建筑连为一体。其中,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因为是遵照当时捷克国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的一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是带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门楼。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等。

石桥,全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大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在桥上可以观赏到艺术家和一些手工艺创作表演,可以买到很多艺术品、表现查理大桥的水彩画,以及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和宫廷服装的木偶。

桥上的30尊圣者雕像,都是17~18世纪捷克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这里也有我们一样的习惯,触摸石雕像,祈求一生福,所以桥上人气一直很旺。

有一个传说让我很感兴趣:为了让大桥更加坚固,当时家家征收鸡蛋,用来加入灰浆中更好地粘合石块。虽然是传说,但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查理大桥的灰浆中使用了鸡蛋得到了证实。鸡蛋有这么强的粘合力?想想,成本也是够大的。

所以,查理大桥经受住了很多次战火和洪水的考验,也经受住了无数次的抢修、改造,但一直坚强地屹立着。

我为查理大桥感动,更为当时的一位年轻建筑师感动。他叫彼得·帕尔勒日,1357年,被国王查理四世钦定在伏尔塔瓦河上设计并建造这座石桥。接到圣旨,当时年仅27岁的年轻建筑师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从此,他就开始了漫漫的60年建桥生涯。500年后,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具魅力的桥梁建筑天才。

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和《伏尔塔瓦河》,都是因为查理大桥而碰撞出的心灵火花。

著名作家卡夫卡说,他的《卡夫卡对我说》《城堡》《变形记》《走过来的人》等,都是查理大桥赋予的灵感。捷克人说,卡夫卡的乡情文学是捷克人的精神寄托。

……

我和爱人,慢慢走和看完了大桥的全程。桥上都是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游人,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此时,我想的是,查理大桥,是一座可以走进心灵的桥。

走着走着,我的心里竟然想起了遥远又亲近的卢沟桥、赵州桥、港澳大桥等那么多那么多的桥。我们中国的桥不也是这样吗?不更是这样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