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由事件的引起方——“程序猿”把IT行业长久存在的无薪加班问题以牢骚方式吐槽出来,究由本意不过是对现状的不满,但没有想到在自媒体时代迅速扩散进而造成舆情。突然之间,“996”从一开始的互联网行业性牢骚,扩散成了其它行业也纷纷跟进吐槽的诉苦大会,再变而为时下颇具声势的社会热点舆情事件。

亚太日报评论员薛小荣

突然之间,“996”从一开始的互联网行业性牢骚,扩散成了其它行业也纷纷跟进吐槽的诉苦大会,再变而为时下颇具声势的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其后续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不过根据舆情事件的传播特点来看,极有可能不了了之,成为2019年年末回顾总结时的一个看点而已。作出这样的预测并非无所凭藉。事实上,仅从目前糟杂的众说纷纭中就可窥见一斑。大致有五种心态和动机:

第一种:牢骚式吐槽。这是“996”舆情中的第一种心态。主要由事件的引起方——“程序猿”把IT行业长久存在的无薪加班问题以牢骚方式吐槽出来,究由本意不过是对现状的不满,但没有想到在自媒体时代迅速扩散进而造成舆情。

第二种:情绪式发泄。发牢骚吐槽迅速变成讨伐式的情绪性宣泄,无疑是因为“同病相怜”,引起处于这种状况的人群的共鸣共情。从抨击无薪加班,到揭露公司裁员内幕,基本上都处于这种心境。

第三种:吃瓜式围观。自媒体时代从来不缺乏观众。“996”迅速成为热点关注事件,网张上的吃瓜式群众的习惯性转发点赞无疑起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各种声音讨论看似很多,但还是自带小马扎的群众占多数。“杀君马者道旁儿”,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第四种:窃喜式嘲讽。让马云、刘强东等一众成功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以往一针见效的“奋斗”“梦想”“情怀”的心灵鸡汤演说,竟然第一次在社会大众面前失去效用,曾经被赞许为成功大师、社会导师的人设迅速崩塌。这又一次满足了围观群众已经习惯的网络反转心理,从而使得“996”舆情被再次点燃。

第五种:流量式助威。自媒体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就是小人物的悲情,大人物的出丑。在“996”舆情场上上台的各色人等无疑满足了这种剧本需要,因而在一众自媒体的助威带节奏下,“996”被迅速倍增为社会性事件。

分析完上述五种群众心态之后,让我们再看看“996”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到底是什么?从而得出切实可行解决途径又在哪里?

“996”之所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背景有三:一是经过20年高速发展的IT行业的市场红利开始消退,在企业裁员和薪酬放缓的双重压力下的一次情绪大爆发。二是企业员工个体工作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健康、家庭和工作之间寻求平衡的高阶需求不断增长。三是社会大众对个人努力而获成功的心理预期下降。正是这三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个偶然性的工作吐槽演变而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马云、刘强东的996言论为何引发世纪大吐槽?心态和动机值得关注

那么,该怎么解决问题呢?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应该在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上下更大力气,真正为社会大众提供平等公正的机会,形成能者有成的社会氛围。

从企业微观层面上看,应该正视“996”舆情反映出来的问题,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培塑良性的企业文化。

从员工个体层面上看,应该尽最可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当然,如列宁所言,在资本、财产的占有者和现代雇佣之间是不可能有什么平等的。但这并不妨碍政府应该在这起舆情反映的劳资矛盾中的积极作为:通过立法规范和约束资本的任性,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员工提供坚定有力的法律和道义支持。

作者简介:薛小荣,复旦大学副教授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马云、刘强东的996言论为何引发世纪大吐槽?心态和动机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