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年,回眸浙江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岁月,涌现出众多代表人物。体坛报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与我的祖国70年”,对话12位浙籍奥运冠军则成为首组与读者见面的报道,奥运冠军们作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经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其辉煌时刻背后的故事也是浙江体育事业发展的缩影。本报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采访与报道,在回顾他们峥嵘岁月奋斗史的同时,也展现了浙江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朱启南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籍贯

温州永嘉

项目

射击

主要奖项

2004年雅典奥运会

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男子10米气步枪银牌



一杆银枪,一生所爱,万千日夜,百般滋味”,奥运四朝元老朱启南的射击生涯,就在一抬手一放手间合上了时间的书页,那些青葱年华,静好岁月,都随时光的子弹疾驰而过。从运动员到管理者,朱启南的人生标签,永远都是两个字——射击。

身为浙江12位奥运冠军之一,身材修长、看起来平静、低调的朱启南似乎依然不习惯在聚光灯下。专访中,朱启南描述自己人生里最重要的几个时刻,外表波澜不惊的他,内心又有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完整版视频请在4月21日(周日)晚22:10-22:20关注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体坛报微博、浙江之声、民生996。

射击不期而遇

从此情定终生

专访从忆往昔开始,朱启南的记忆之盒从1997年“解锁”。那时年仅13岁的朱启南,就被温州市体校的射击教练无意间选上,初次接触射击的情形他还历历在目。“全部试训的学生,我是唯一被留下来的。”朱启南回忆说,那时候只是很喜欢,没想到这杆枪,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从一开始的兴奋,到逐渐体会到运动员的不易,朱启南深有感触:“练习射击其实非常枯燥,一个动作不断重复,装弹、举枪、射击,是非常机械化的过程。”他谈到,光是对一样事物当做兴趣去做,可能会很开心很轻松,但当这件事成为你的事业,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为了调剂单调的训练生活,朱启南业余时间喜欢阅读科学类的书籍:“给自己换换脑子,畅想一下遥远的宇宙,会放松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启南的技战术水平呈几何式上升,从省队到国家队再到奥运赛场,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他那时从来没有想过,会去奥运赛场夺金!

悲喜之间

荣誉遗憾并肩而走

时间的刻度尺指向2004年,20岁的朱启南随国家队征战雅典奥运会。“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不真实。”朱启南记得比赛当天的每一个细节,调整射击服,检查自己的枪,不过射击比赛更多地是和自己比。朱启南夺冠的那一刻,他整个人是“懵”的:“我不断向教练和工作人员去确认,我是第一名吗?”朱启南描述其当时的情境,恍然如昨:“教练很肯定地比了一个第一的手势,我瞬间释放了。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20岁的朱启南意气风发,初登奥运赛场便射落一枚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这次意外之喜让他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神奇小子,超级天才的名号不胫而走。对于当时人们对于自己的赞誉,朱启南说:“其实并不太在意,做好自己就行,也许射击运动员可能相对能够沉得下心态。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有辉煌的时刻,难免还有遗憾的瞬间。朱启南谈起北京奥运会的银牌,似乎还没有完全释怀。“家门口作战,对射击选手来说,更困难,”朱启南回忆道,从备战期间的整日失眠,到思想中出现很多杂念,自己那时的状态一直起起伏伏。“那段时间真的有点度日如年,可能我太想要这枚金牌。”太想得而不可得,是人生一大痛楚,与雅典时的无心插柳相比,北京奥运会的目标太过明确——就是冲着那枚金牌去的。

对北京奥运会银牌的芥怀,依旧在朱启南心中久久萦绕:“备战北京奥运的4年,吃尽了苦中苦,洒尽了汗水,比备战雅典时付出更多,但得到的回报却不一样,这可能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吧!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退役又复出

全是不舍的情怀

雅典和北京之后,朱启南又连续参加了伦敦和里约两届奥运会,但重返雅典巅峰的梦想始终与朱启南失之交臂——最好的时光定格在2004年,这像是上天开的玩笑。

2013年全运会,在拿到步枪三姿赛的金牌后,朱启南“第一次”退役,但仅仅半年之后,朱启南又复出了!“也许因为不甘心,更加舍不得,”重新扛起枪的朱启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保持状态,但没有一刻选择放弃,每当感觉疲惫和艰苦时,“坚持再坚持”的声音就在心中不断回荡。而已经从少年蜕变为老将,朱启南的肩上更担负了传帮带的重任:“老将的经验对于年轻队员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国家队射击人才的梯队建设和储备不够,朱启南义无反顾担任起了榜样的作用,就像里约奥运会上,王义夫所言,朱启南的意义更多在于“在大赛中给年轻队员树立好的榜样。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谈及天津全运会,朱启南笑着说:“这是我真正的谢幕舞台。”那是2017年8月31日,“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我就意识到,这是一场告别,与运动员生涯永远说再见了!”朱启南释然转身,背对靶心缓缓走去,“那时候有一个感想,终于不用每天扛着枪到靶场,与霹雳作响的枪和子弹作伴了。”卸下厚重的射击服,朱启南如释重负,多年的射击生涯或许早已让他疲惫不堪。

从天才少年到老将榜样,朱启南一路走来,有过泪水,有过欢笑。对于这一切,朱启南的一句“值得”让人会心一笑。他在退役时留下的那句话,很好地总结了他的运动生涯。“人生岂能无求,求而得之,我自高兴,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华丽转型

换一种方式续梦

退役不褪色,对我来说,这既是告别,更是新的开始。”卸下运动员压力的朱启南,又开始承担起了另一份责任——培养运动员。

朱启南如今的身份是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原来自己当运动员的时候,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完成好训练比赛就够了,但现在需要全心全意为运动员服务,去为他们达到运动巅峰,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身份的转变,也让朱启南思考得更多、更深,从努力去拿奥运冠军,到如今努力培养奥运冠军,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定位与心态非常关键。“自己曾经是运动员,所以感同身受有很多相同的心理体验,从管理的角度上也不断审视自己的能力去更好地为运动员保驾护航。”为梯队建设殚精竭虑,为后面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做长远规划和铺垫工作,他一直在路上。

工作繁重之下,朱启南依旧与家人聚少离多,心中难免觉得愧疚。访谈中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视频中亮相,给了朱启南一个意外惊喜,望着女儿崇拜、依赖的眼神,朱启南心都化了,目光中充满温柔与疼爱。爱人怀孕到小孩出生,这个过程中朱启南一直在北京集训,最美好的时光没能一起度过,“从国家队退役回来了,担任管理工作,也随着运动员各处征战,我要做好后勤保障,把事业干好,相信家人会理解。

的确,舍小家为大家的朱启南对射击这项运动看作一生追求的事业,充满崇敬之心。“我曾经辉煌过,本着平常心,继续求突破。”朱启南的下一个目标,是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和2022杭州亚运会,也许下一个神奇小子就在朱启南麾下这一批年轻人中间慢慢孕育。

我与我的祖国70年|朱启南:一杆银枪,一生所爱

监制: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薛原

视频剪辑:实习生 朱紫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