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葉刀》論文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中,用語明確的指出,這一家感染的6人當中,有一名感染者完全沒有臨牀症狀。首批41名感染者的病例分析論文中,並未對病毒的傳播能力進行詳細評估。

《柳葉刀》披露的首批41個病例病死率15%,中國疾控1月27日公佈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報告中推測“病死率也會低於3%”,差異爲什麼這麼大?

2020年1月24日《柳葉刀》發佈的兩篇病例統計文獻得出數據稱,新冠肺炎感染率83%、死亡率15%,感染者可無症狀。 不得不說,這幾個核心信息看起來着實有些嚇人。 1月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CDC) 發佈了官方版本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公佈了一些相應信息和評估結果,那麼,CCDC公佈的結論又和《柳葉刀》的論文有什麼差異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0年1月27日公佈官方報告

首批病例特徵與現在有何不同

《柳葉刀》刊發的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這一論文中發佈了自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間武漢當地醫院收治的首批共41名感染者的臨牀特徵分析。

這首批感染者中,年輕人並不少,25-49歲的患者竟然佔到49%,共20人。剩餘感染者中,50-64歲的又有14名。超過65歲的感染者僅7人。首批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爲49,但是總體呈現的“年輕化”趨勢與大家刻板印象中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感染並不吻合。

其次,論文中指出,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僅佔這批患者的32%,還不到一半。也就是說,大多數感染者是沒有基礎疾病的健康人,同時還是年齡低於65歲的人羣,其中50歲以下的人佔到總量的49%,近一半。

這批感染者的重症率爲32%,有13人進入ICU。最終死亡15%的感染者死亡,共5人。

這41名感染者中男性30名,佔73%。

1月27日公佈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6日上報的疾病數據,由於病例更多,與《柳葉刀》發佈的第一批病例的統計數據發生了一些變動——

目前發現的病例年齡中位數爲 49 歲,範圍爲 9 個月~96 歲,15 歲以下年齡組病例佔不到 0.6%。男:女比例爲 1.16:1。有基礎性疾病、年齡大的患者容易發生重症和死亡。

目前初步數據提示重症肺炎比例約爲 16.8%(461/2744);已經在流感樣病例監測標本中發現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也有隱性感染證據,因此推測重症肺炎比例應該低於16.4%,病死率也會低於3%。

CCDC公佈的新冠病毒病例按日流行曲線

總體來說,新公佈的數據與首批病例相比,預測重症率下降了一半(32%VS16.8%),病死率的預估也大大下跌,由15%跌至3%以下。

對於這種差異,上海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專家如此推測:“早期輕症多沒有就診,分母偏小了,是新冠病死率高的原因。輕症多沒有被隔離,是現今疫情在武漢擴散之原因。”

感染率83%怎麼來的?CCDC怎麼說?

首批41名感染者的病例分析論文中,並未對病毒的傳播能力進行詳細評估。但是研究者在結果中提到,第一名死亡感染者在其本人發病5天之後,他的妻子(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也發病並且最終收入醫院隔離病房。

83%這個數據來自由香港大學主導的論文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在這篇論文中,主要的病例來自一家7口人,其中6人被感染。這家7人當中,6人曾在12月29日到1月4日前往武漢。研究者分析推測,其中一名成年人在武漢當地醫院探望親友時被感染新冠病毒,然後將病毒傳播給剩下5人當中的4人,這家唯一倖免的兒童在武漢期間全程佩戴口罩。這6人從武漢回到深圳之後,其中幾人又將病毒傳染給未去武漢的第7人。

研究者分析了這家人感染和傳播的軌跡之後,在討論中指出,新冠病毒感染率相當的高,達到了83%。

原文討論部分

看起來僅用一家人的病例來分析attack rate有些魯莽,但是這篇家族羣聚性病例研究中,研究者花了大量功夫對病毒本身進行實驗室研究,最終的討論中對疾病的評估和預判,是綜合考慮了研究者所掌握的病毒學信息和臨牀信息之後做出的。

因此,研究者還在文章討論部分指出新冠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在流行情況、臨牀、實驗室結果和影像學特徵上十分相似。甚至在潛伏期也與SARS擁有類似特點。

關於傳播能力這一點,1月27日CCDC發佈的報告中這樣指出:該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人際傳播指數 (R0) 在 2~3 之間。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該病在潛伏期內有傳染性。

R0指的是個感染者在傳染期內在易感人羣中引起的新感染者的期望人數,體現疾病傳播的速度。

R0在2-3之間意味着

1名患者可以感染2-3人

。SARS初期的R0爲

2.6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R0也在2-3。

不過,1月24日發佈在medRxiv上的由英國團隊和美國團隊合作的論文則估測,

這次新冠病毒的R0在3.6-4.0之間,遠高於SARS

。外網上一名哈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已經對這篇文章的評估數據表示認可並對疫情感到震驚。

發佈於medRxiv的疫情評估論文,medRxiv發佈的是論文預印本,還沒有正式投稿和通過同行評議的論文可以自行發佈在上面,因此其本身沒有爲論文品質擔保的能力

這篇研究目前還在被外國專家爭議,除了有傾向於選擇認可其數據的哈佛大學教授,也有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分子進化專家質疑該論文的研究結果。

感染者真的確定可以無症狀了嗎?

感染者可無症狀這一點甚至引發了一場公共話語權的口水仗。《柳葉刀》論文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中,用語明確的指出,這一家感染的6人當中,有一名感染者完全沒有臨牀症狀。

明確提到感染者無臨牀症狀的其中一處

此信息一出,很快有內地媒體跟進“闢謠”聲稱該患者有症狀。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也就是在論文中提出感染者可以“沒有臨牀症狀因而成爲極爲危險的移動感染源”的主要負責人——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 (Kwok-Yung Yuen) ,非常的剛,

正面回應了報道關於這一病例不實信息的內地某官方媒體,並且要求他們更正信息錯誤。

袁國勇教授非常肯定的表示,他確定出現了這樣一例被收治的無臨牀症狀患者。

袁國勇教授

在CCDC1月27日發佈的評估報告中,關於臨牀症狀部分,“感染者可無臨牀症狀”尚未被提及。

參考文獻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183-5/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154-9/fulltext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11/202001/P020200127544648420736.pdf http://dx.doi.org/10.1101/2020.01.23.200185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