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我们不想告别,我们终将告别

2016年4月14日,科比退役之日,我写下一篇推文《别了,老伙计》。

关于球员时代的科比,在那一刻宣告谢幕。

我讨厌告别,但人生终是一场场告别。

这一次,又是一次与科比的告别,此一别,即是永别。

科比猝然离世,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无法相信,难以接受。

猝然,慌乱,没有给我们一丝情绪反应的时间。

怎么会?怎么可能?怎么是这样?

直升飞机坠亡这种极其罕见的灾难概率,为什么偏偏就击中了科比?

看着新闻不断更新的事故细节,依旧无法平复心情去相信如此噩耗。

我想我必须写下点什么,然而思维混乱,无法言表。写写停停,增删不断,我不知道我想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用文字去告别。

无论怎样的语言都让我觉得无力和苍白。

这不该是科比告别世界的方式。

以这样一种突然,离奇的结局结束自己传奇一生,一同和世界告别的,还有科比挚爱的女儿吉安娜。

纵使最无情的编剧,也不忍写出这样的情节。但生活之笔,最终还是够残忍,为他的人生画上休止符。

我最后一次见科比,是在他在五棵松举办的一次小规模的个人退役仪式。彼时科比以退役之名,在中国行慈善之事。在退役仪式上,科比准备了一封致中国球迷的信,信中他极尽诚恳和感恩。

当你看到当年球场上那个好勇斗狠,嗜血冷面的杀手安静的坐在聚光灯下,用他富有磁性的嗓音深情的朗读一封信时,他身上散发的儒雅光环同样可以击中你。

那是我关于科比最后一次在现实世界中的记忆。

2011年科比中国行,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科比。站在离科比几米远的地方,看着他接受体育馆数万名球迷的欢呼,那种震撼和冲击力让我一生难忘。

2013年NBA中国赛湖人对阵勇士,虽然科比未能上场,但我还是幸运的在甬道里遇到科比,微笑礼节性的打个招呼,看着他和韦斯特老爷子在旁边聊天,科比侧着身低着头,像个孩子一样,场面莫名温馨。

........

因为科比,我收藏他的专属球鞋,买他的各种版本的球衣和周边,搜集他历史比赛视频,成为湖人的铁杆球迷。

偶像科比已经刻进了很多球迷的青春记忆。

如果把科比从球迷记忆中剥离,你的记忆就会出现一大片空白吗?当然不会,生活讨厌阵真空。但生活的奇妙在于,恰好在那段日子,这个小子填进了你的生活,又恰好吸引了你。

这是你我与科比的缘分。

我至今无法释义曼巴精神精髓,但是科比在球场上散发出关于努力,自律和不放弃的精神真切的影响着很多像我一样的球迷。

作为偶像,科比并不完美,但足够真实,有血有肉,更为重要的是,他丰富的经历能为每一个朝圣的人定制属于他们的精神激励。

我们成不了科比,但我们能从多面科比身上找寻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

有个好朋友宽慰我说,如果当初不做篮球媒体,可能就不会这么难过吧。

也许是。

如果当初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叫科比的年轻人,没有被他所吸引,没有喜欢上篮球,或许这只是一条名人离世的新闻而已。

但是现实却是,我的人生是因为科比而改变。

于NBA而言,这项运动失去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球星,于我而言,是失去了关于NBA的一切。

他就像是NBA这座巨大宫殿之中的擎天巨柱,矗立在那里,无论历史的穹顶多么的辉煌璀璨,无论后世的壁画多么的美轮美奂,都无法夺其光彩。

当科比猝然离世,巨柱崩塌,一切关于NBA的美好都随之消弭。

社交媒体上的大部分头像,我都用的是科比。科比之于我个人,是唯一一个可以被称为体育偶像的球星,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束光。没有科比,我可能不会喜欢上篮球,喜欢NBA,更没有后来大学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的填上了新闻学。

因为科比,我想成为篮球媒体人,并最终走上了这一条路。从业十多年,数次见过科比,也面对面采访过科比,他的篮球生涯,包括人生的轨迹故事,都是一直是我人生中的一种精神力量。

谢谢你科比,很幸运能把你当作青春启蒙路上的偶像,谢谢你带给我人生的改变和力量。

谢谢你。

我不想说这就是生活,更觉得“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这句鸡汤是无比的鬼扯。

时间能治愈世人的悲伤,但时间永远无法再造一个科比。

如果可以,我宁愿关于科比的时间还停留在2016年的那个4月,他转身离开,从此隐遁于山野,无人知晓。

这才是事实真相。

不管你何种方式离开,终究还是要跟你说一句,老伙计,别了。

我们不想告别。

但,我们终将告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