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真相,中国青训的真相,这到底是什么?中国职业俱乐部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些所谓的真相,不见得都是黑幕。但是这个真相,往往会让我们产生错觉。

“中国球员年轻的时候踢得不错呀,为什么长大了都不行?”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有过疑问。我说句实在话,我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就要扭转一个思想: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在中国足球的过往当中,所谓青少年足球,在亚洲、在世界还不错的真相是超龄。你明白超龄是什么意思吗?就是18打16、或者19打16、或者23打19、或者24打21。至于15岁的当12岁的打,12岁的当10岁的打,那就更司空见惯。所以你们所引用的一些战绩,背后的真相是中国当时那个时代,对于改年龄这种现象的无限纵容和睁一只眼闭只眼。这就造成了以大打小所赢得的成绩。

小时候踢得都不错,为什么长大却都不行呢?

早年间,中国国少队还参加过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少年锦标赛。当时的意大利队有多少“皮耶罗”——1974年生的。而当时在同一个赛场上的中国队主力队员,大多是1971年生的。曾经我们有一个国奥队的门将,官方说是U23的球员,但他当时已经28岁了。

所以,这就是你所谓的“中国的过往的青训不错,怎么到长大了不行”。

而现在,为什么十几年进不了世界少年锦标赛和世界青年组的锦标赛?是因为我们突然间有一天决定:不能再这么下去。所以相关的骨龄的测试,相关户籍政策的管理都变得严格起来。没有了,或者叫杜绝了,或者叫很少有——超龄的现象。所以,同等的球员的对抗,我们成绩就下来了。这就是中国,青训过往的真相。

小时候踢得都不错,为什么长大却都不行呢?

如果你恰巧是曾经在十几年前踢过球,进过少年队、体校、专业队、职业梯队的朋友,你们应该知道,一些“职业球员”到底多大岁数。首先,家长有这个念头——我要把岁数改小,这样我儿子还能出来。教练也有这个念头——我的队员都改小了,我的成绩才有。教练有这念头,教练的领导也有这念头——把成绩打好了,大家都开心。至于说一些偏远地区的户籍管理,说句老话,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就两条烟的事儿吗?

所以,所谓的“中国球员小的时候可以,长大了就不行了”是不存在的——没有可以的时候,或者说,没有真正可以的时候。你甭说“黄金一代”,就那“白银一代”,年龄都是假的。所以呢,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国足球的基础水平。

当然,你说有没有真正的“小时候行,后来不行”?也有。但是第一,这也不是中国足球特有的现象。巴西阿根廷每天都能出来什么“马拉多纳的接班人”,踢到十七八、十八九不也不行吗?拉玛西亚U16、U14,每年暑假一结束,9月1号再去,队里一半人没了。这证明了什么——去年行今年就不行了,这都很正常,更何况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里。

小时候踢得都不错,为什么长大却都不行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老先生、老祖宗留下来的,不是说一定只有中国足球才是这样,对不对?

所以,中国足球的很多认识,对于大多数的球迷朋友来讲不是很清楚,瞎芝麻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