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中国本土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亚马逊已经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选择进行战略调整,关掉本土第三方电商业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根据艾瑞全球的数据,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商市场超过80%的份额。

综合整理自:长江商报、第一财经、央视财经

4月18日,亚马逊中国正式发表声明,为了寻求战略转型,将于今年7月18日起、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亚马逊真的要退出中国了吗?

对此,亚马逊中国方面回复称:“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在现有的良好业务基础之上,我们将继续投入并大力推动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在中国的稳健发展。

据了解,未来三个月,亚马逊将关闭中国本土的配送中心。尽管中国消费者未来将无法从亚马逊网站上购买来自第三方的产品,但是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亚马逊的全球网站向美国、英国、丹麦、日本等国家购买跨境商品。

亚马逊电商占中国市场份额不足1%

尽管亚马逊电商进入中国已有近20个年头,并于2004年作价7500万美元收购中国本土电商卓越网。但是由于用户体验与中国老百姓存在距离,近几年来亚马逊市场份额迅速丢失。根据艾瑞全球的数据,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商市场超过80%的份额。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表示:“在我们所监测到的数据中,亚马逊在快消品的中国市场占比连1%都不到。现在品牌的营销资源智慧投放在头部的两三家,亚马逊中国没有特别的优势。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国内《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自2012至2018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依次为2.3%、2.7%、1.5%、1.2%、1.3%、0.8%、0.6%。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秋城指出,亚马逊中国的跨境进口业务一直被本土的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小红书、洋码头等跨境电商平台竞争到边缘化的地步,其在中国进口电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到了边缘化,忽略不计的尴尬格局。

从数据来看,亚马逊想要在主营的电商领域跟中国本土的巨头们竞争下去,切回份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中国本土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亚马逊已经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选择进行战略调整,关掉本土第三方电商业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

印度市场成为亚马逊的新希望

带着在中国市场收获的教训,2013年起,亚马逊并未气馁,转头进入印度市场。

截自彭博社相关报道

2014年投资20亿美元,2016年又追加了30亿美元。自此,印度市场频繁地出现在贝佐斯的致股东信中,如今在人口同样超过10亿人的印度市场,亚马逊和沃尔玛支持下的Flipkart分庭抗礼。

贝佐斯曾说:“我们要挑选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牛仔,而不是头脑冷静的计算机科学家。

印度目前仍处于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的投入还将不计其数,但50亿美元说明了亚马逊的态度和决心。

人事上,亚马逊也进行了极大的调整。当年王汉华作为中国区负责人的汇报对象还是亚马逊分管全球零售业务的副总裁,再往上才是亚马逊,沟通和批复效率势必受影响。而现在出任印度市场负责人的阿米特·阿加瓦尔(Amit Agarwal)出身印度孟买,加入亚马逊已近20年,长期被看作是贝佐斯的心腹,现在印度市场的一切事务直接向贝佐斯汇报。

亚马逊在印度的本土化创新也下足了功夫。比如开发占据内存更小的APP以适应印度相对低端的智能手机和较慢的网络连接;由于信用卡在印度尚未普及,消费者在亚马逊下单后的付款方式支持货到现金付款、赊账、零利率分期付款等方式……

有观点称,印度无疑是亚马逊现在最看好、机会最大,同时下注最重的海外市场,但如何确保不让中国“滑铁卢”在印度上演,或许仍是亚马逊及其团队的第一要务。对于今天同样征战海外但经验尚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亚马逊也不失为极佳教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