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童养媳从九江逃到武汉,去世前仍记挂74年未见面的兄妹

儿子为完成母亲遗愿来浔找亲人

刘腊梅刘华喜刘华荣 你们在哪里?

九江新闻网讯昨日傍晚,来自武汉的金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九江日报社,请记者帮忙寻亲。他要找的三个人分别是:刘腊梅、刘华喜、刘华荣。其中,刘腊梅是他母亲的妹妹,即他的小姨;刘华喜和刘华荣是他的两个舅舅。这三个人从未与他谋面,只是母亲刘金香上月临终前说出来的三个亲人名字。

老人生前照片。(图片由金先生提供)

金先生向记者出示老母生前的身份证和一些照片,他说,母亲生前隐隐约约地提到,她是九江人,自幼被送往“十里铺”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大约在1944年,19岁的她趁着兵荒马乱偷跑出来,一路历尽艰辛,去了武汉汉口,从此就在汉口成家,并生下了5女2子,再也没有回过九江。从19岁出逃到93岁逝世,70多年的光阴里,刘金香老人为何从来不要求子女帮她找亲人呢?毕竟武汉与九江相距不远,早些年尚未城镇化,寻亲或许更容易。对此,金先生的答复是:母亲年轻的时候被娘家人送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她感觉自己是被娘家人作为多余的人送出去的,多少有点记恨。再加上打算出逃,也肯定是做童养媳的日子不好过。那些岁月可能成了母亲记忆里一种不愿触摸的疼痛,一段不堪回首的梦魇。母亲没有文化,纯粹是乡下受过磨难的姑娘,在得不到亲人关爱的情况下,在受过日本鬼子侵袭轰炸的惊吓后,她几十年都难走出那些阴影。老家于她而言,不仅仅缺失温情,还缺乏安全。

“母亲去世前说出了兄妹的名字,从在九江做童养媳到在武汉去世,时间流逝了七八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她都清楚地记得亲人的名字,那是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表现,应该是希望我能找到他们。”带着母亲未明说的遗愿,金先生开始马不停蹄地寻亲。

11月26日,根据母亲口述的蛛丝马迹,哥哥姐姐中排行最小的金先生找到了濂溪区十里派出所,得到的查询结果是同名同姓的多达上百个,而且年龄、住址根本对不上。金先生有点失望,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求助媒体。“我母亲去世前瘫痪了两年,都是我在照顾。她从不刻意透露自己的身世。”金先生告诉记者,“只是偶尔讲讲往事,或说日本鬼子侵华大轰炸,她曾上庐山躲难;或讲自己的外婆叫邬东英,眼睛看不见,曾骑在牛背上去我的姨家。听她这么讲,我认为我的外婆家应该就在庐山附近。”

金先生说,他对九江不熟,没法将“十里铺”与“庐山”和陌生的小姨以及舅舅联系起来,希望热心的九江市民提供线索。如果有市民朋友认识金先生要找的三个亲人,请拨打手机13098818096联系。如果找到了亲人,金先生将面谢热心市民。(记者 陈月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