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德意志博物馆展出的"萤火虫"验证模型机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最早研制隐身战斗机的,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F-117。但很少有人知道,同一时期德国也开展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还造出了验证机。但该项目被美国知道后,立刻就被叫停了。

上世纪70年代,为谋求在未来战争中突破苏军严密的防空体系,美国开始研制隐身技术,而且为确保这一"独门秘诀"不被传说中神出鬼没的苏联间谍获取,更是为了保持对所有国家(包括德国等西欧盟国)的技术优势,项目被严格保密。

虽然美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不过凭借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从1975年开始,一部分德国航空技术人员也展开了隐身技术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引起了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兴趣,1981年,联邦德国国防部授予当时德国航空业领头羊的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一份研制合同,要求研制一款具有一定隐身性能,同时兼顾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的新型战斗机。为此,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集中资源,展开了代号为"萤火虫"的隐身战斗机概念机研制工作。

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萤火虫"隐身验证机三视线图

在总结了以往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后,务实的德国人为概念机制定的隐身性能指标为正面对X波段雷达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20~30分贝/平方米。考虑到当时联邦德国对吸波涂料的研究有可能落后于验证机研发进度,因此技术人员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外形上。在兼顾良好气动布局的前提下采用了独特的多面体外形和锯齿状的机体结构,使防空雷达在照射该机时得不到足够的连续回波信号而难以对其锁定,从而实现雷达隐身。

因此整机外观被设计的棱角分明,机体截面积近似于一个三角形,机翼展弦比较大,后缘采用前掠设计,最大限度避开传统的直角和曲面等有可能增强反射的设计存在。此外,包括座舱盖接缝等开口处边缘的线条也做了修改,以便在开合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被发现几率,就连进气道和这个雷达反射重点区域也通过采用S型弯曲进气道进行了优化。稍显美中不足的是,"萤火虫"采用了单垂尾设计,相比起F-117的倾斜双垂尾设计增大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还不成熟,为对整机的气动布局进行检验,设计人员制造了一系列缩比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虽然该机的多面体设计确实对飞行品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但总体结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受到鼓舞的德国人再接再厉,制作了一个大比例模型,大到座舱可以容纳一名飞行员,甚至可以在座舱内对模型的各个操作面进行控制。在风洞试验的同时,设计人员还对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进行了暗室测试,得出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的电磁特征比传统飞机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在低速风洞中进行测试的"萤火虫"缩比模型

就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一位美国空军军官在德国交流时得知了这个消息,并想方设法在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工厂看到了"萤火虫"的庐山真面目。虽然他并不清楚本国当时正在推进的隐身战机发展(著名的F-117隐身战斗机和B-2隐身轰炸机直至1988年才首次对外公开),但是出于对技术的敏感性依然意识到这架飞机的潜在价值,立刻将这一发现上报国内。

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风洞内的"萤火虫"大比例模型,"飞行员"正坐在机舱旁

很快,"萤火虫"项目就宣告下马,所有资料都被封存。下马原因虽然并未对外公开,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德国毕竟是战败国,虽然出于对抗红色阵营的目的,美国允许德国研制武器,但这仅限于常规兵器,隐身战斗机这种能改变空战格局的东西,显然不在此列。

因此整机外观被设计的棱角分明,机体截面积近似于一个三角形,机翼展弦比较大,后缘采用前掠设计,最大限度避开传统的直角和曲面等有可能增强反射的设计存在。此外,包括座舱盖接缝等开口处边缘的线条也做了修改,以便在开合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被发现几率,就连进气道和这个雷达反射重点区域也通过采用S型弯曲进气道进行了优化。稍显美中不足的是,"萤火虫"采用了单垂尾设计,相比起F-117的倾斜双垂尾设计增大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还不成熟,为对整机的气动布局进行检验,设计人员制造了一系列缩比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虽然该机的多面体设计确实对飞行品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但总体结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受到鼓舞的德国人再接再厉,制作了一个大比例模型,大到座舱可以容纳一名飞行员,甚至可以在座舱内对模型的各个操作面进行控制。在风洞试验的同时,设计人员还对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进行了暗室测试,得出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的电磁特征比传统飞机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在低速风洞中进行测试的"萤火虫"缩比模型

就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一位美国空军军官在德国交流时得知了这个消息,并想方设法在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工厂看到了"萤火虫"的庐山真面目。虽然他并不清楚本国当时正在推进的隐身战机发展(著名的F-117隐身战斗机和B-2隐身轰炸机直至1988年才首次对外公开),但是出于对技术的敏感性依然意识到这架飞机的潜在价值,立刻将这一发现上报国内。

德国秘密研制的这款飞机,竟然被美国强制叫停

图注:风洞内的"萤火虫"大比例模型,"飞行员"正坐在机舱旁

很快,"萤火虫"项目就宣告下马,所有资料都被封存。下马原因虽然并未对外公开,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德国毕竟是战败国,虽然出于对抗红色阵营的目的,美国允许德国研制武器,但这仅限于常规兵器,隐身战斗机这种能改变空战格局的东西,显然不在此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