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研发对象主要包括聚碳酸酯以及聚氨酯,我们会围绕社会潮流延伸这些材料的应用场景,比如5G方面,我们基于碳酸酯技术和德国电信以及瑞典的UMEA设计学院合作,使得聚碳酸酯可以应用在5G基站外壳上,让信号能够更高效地穿透。在科思创的首席商业官Sucheta Govil看来,共享经济、5G通信、智慧城市等新趋势都将进一步推动材料的革新。

记者 | 吴洋洋

摄影 | 肖 南

技术进步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电动车所需要的更高效能的电池,还是时尚运动鞋需要的更具弹性的鞋底,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简单说,我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事物的功能不会有大改变,性能却持续在变化。在科思创的首席商业官Sucheta Govil看来,共享经济、5G通信、智慧城市等新趋势都将进一步推动材料的革新。

市场驱动材料革新 | 未来访谈

Sucheta Govil是科思创的首席商业官。科思创是一家跨国聚合物生产公司,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及用于诸多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研发。

Yi=YiMagazine

G=Sucheta Govil

Yi:材料行业是如何分工的?

G:石墨烯以及高温超导材料并不在我们的科研范围。我们的研发对象主要包括聚碳酸酯以及聚氨酯,我们会围绕社会潮流延伸这些材料的应用场景,比如5G方面,我们基于碳酸酯技术和德国电信以及瑞典的UMEA设计学院合作,使得聚碳酸酯可以应用在5G基站外壳上,让信号能够更高效地穿透。我们在化学上基本的立足点是计算化学。除了化学方面的创新,我们认为材料创新也有必要与当今的数字化相结合,比如说机器学习和更高的算力。

Yi:很多终端公司都在自己研发新材料,这对上游的材料公司有何影响?

G:价值链下游的客户都希望材料方面实现差异化,但是不管是汽车客户,还是电信类的客户,或者白色家电企业,我们发现他们越来越关注材料的可回收性,也就是说他们所要求得到的不仅是高性能的材料,同时他们也要求这些材料在生产、应用中带来的排放尽可能得低。举个例子,我们已成功开发使用二氧化碳来生产聚氨酯原材料的工艺,最终应用于床垫、运动地坪等终端产品。该工艺可以取代20%的石油,将二氧化碳的利用形成闭环。所以,我们在服务客户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供应关系,而是非常注重前瞻性、去预见客户在生产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Yi:像科思创这样的化学材料公司为何没有涉足高温超导、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研发?

G:我们并不是不能去发明或研究,而是从研发的定位上,我们的定位就是要为大行业解决大问题而研发先进材料。如果在大目标行业中解决它当前问题时确实有全新材料的需求,我们也可能会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去研发这些材料。但目前来说,我们认为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基础设施领域,我们以现有材料完全可以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传导性、透明度、附着力、轻量化等高性能的要求,完全是可以以聚氨酯和聚碳酸酯来给出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并非不能在全新材料方面做科研,而是我们选择围绕市场需求寻求合理的创新方向,术业有专攻。

Yi:材料行业如何寻找增量市场?

G:我们的使命是帮助社会应对未来挑战,包括像城市化、气候变化、出行方式和工具多样化等趋势,以及解决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问题。传统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革。比如欧洲,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开始不打算买私家车,而是希望通过共享经济出行。虽然目前我们是将大量精力投注于那些高增长、高利润的行业,但我们也紧密关注未来可能会出现高增长、高利润的细分市场,比如智慧城市。

Yi:具有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是哪些?

G:在可预见的将来,传统细分市场仍旧会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未来仍有一些新颖趋势会出现。首先就是风能,中国在风能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因为化石燃料毕竟是稀缺能源。在绿色能源方面,中国渴望迈开更大的步伐。我们在中国首发了聚氨酯作为原材料的新一代风机叶片,它可以使得通过轻量化的聚氨酯材料生产出更长更强韧的风机叶片。第二个潜力市场是5G,不管是5G基站的外壳,还是5G手机,聚碳酸酯都可以扮演好角色。第三个细分市场是智慧城市,不管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家居,聚碳酸酯都可以在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最后是智慧运输,比如说像无人机这样的新型智慧运输工具的出现,我相信还是会给我们行业带来很多机会。

Yi:城市的智慧如何体现在材料上?

G:首先,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不是智能,而归根结底是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能效提高每个人的效率。因为是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使得我们开始追求和想象智慧城市,比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要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同时又要有相当便利的交通,而这些舒适性和便利性还要以绿色环保低排放的方式实现,这是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也是智慧城市要解决的挑战。

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未来城市所需要的材料。北京大兴机场停车楼的地坪涂料是我们提供的,它在耐用性、耐污性、摩擦力等方面都有更好表现。除了材料,人工智能可以使得城市规划更加智慧,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更好地去提高它的闭环能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在设计环节就使得它具备闭环的循环经济能力。

Yi: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材料行业有何影响?

G:我们在化学方面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超级算法,所以在科研中,我们也会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以及超算来提高已有的或者是新材料的性能,确保我们研发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

Yi:3D打印市场的发展是超出、还是低于你们的预期?

G:我们在3D打印或者增材制造方面做较大投资,不管是聚氨酯的3D打印材料,还是聚碳酸酯的3D打印材料,我们能够提供跨材质的工具箱。在制鞋行业,我们可以使用TPU热塑性聚氨酯作为材料来打印鞋材,这是已经落地的项目。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聚氨酯材料的3D打印,制造更加轻量化、更舒适的助听器。甚至在时尚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3D打印旗袍。我们对于3D打印市场的发展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帮助客户运用我们的材料实现可靠、高效的量产非常重要。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市场目前的速度增长不是非常快,这里面有两个挑战。一个是消费者的心态,消费者还是应该要更加开放地拥抱3D打印。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上来说,也应该创造出更多契机鼓励3D打印市场的腾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