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乎背景的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而当62张照片真正摆在你眼前的时候,再沉重的历史都会变得轻飘,跨越时代的体验已成为后人的牵强附会,而令人真正震撼的是一个普通生命个体的从青春到老去的过程。口述史和图像史,应该都是现代以来才出现的历史记录方式,并且,如果称前现代的历史书写为“记录”,个体讲述和影像制作出的历史,就不止是“记录”,还是呈现、展现,记录对象本身成为叙事主体,或至少是主体之一,参与到历史知识本身的累积活动中。

口述史和图像史,应该都是现代以来才出现的历史记录方式,并且,如果称前现代的历史书写为“记录”,个体讲述和影像制作出的历史,就不止是“记录”,还是呈现、展现,记录对象本身成为叙事主体,或至少是主体之一,参与到历史知识本身的累积活动中。

叶景吕(1881-1968),福州人,身高1.69米。祖先朱聿键,朱元璋第二十三子之后,1646年,朱聿键隆武政权被灭后家族为生存改姓叶。

1896-1901在英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罗丰禄处工作。

1903-1937罗丰禄家族福州"九盛典当行"和"建盛茶叶店"大掌柜。

叶景吕收藏邮票、玉器、砚台、钱币等,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员。女儿叶圭英今年(2008年)101岁生活在杭州,女儿叶德澍,今年91岁,生活在台湾。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生活在福州。

从1907年到1968年,福建人叶景吕先生每年都到照相馆拍摄一张肖像(文末罗列62张照片),从年轻帅气的阳刚小伙,到迟暮晚年的老人,叶景吕先生的一生和背后的故事就完完全全地写在了这62张普通的黑白照片里。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体验?我宁愿相信肖像者本身的无意制作,给后人提供了思考,特别是这种思考放在那些曾经的年代作为背景的时候,思考本身才变得沉重起来。关乎背景的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而当62张照片真正摆在你眼前的时候,再沉重的历史都会变得轻飘,跨越时代的体验已成为后人的牵强附会,而令人真正震撼的是一个普通生命个体的从青春到老去的过程。

究极一生的漫长时光,只凝缩成62张照片,我们一直仰望的人生在62张黑白照片前变得如此简单,简单得如同儿戏。一个人的一生,只需花上一两分钟就可很真实地浏览一遍,我们曾经在乎的每一天,在生命褪色的时候变得薄如蝉翼,不堪一击。在这组照片前,我相信任何一个观看者已经开始学会不去计较人生,即使很快乐,也会很虚无。

叶景吕在88岁的时候辞世,他的后人介绍,叶先生一生豁达,宠辱不惊,在各个政治时代下都从容面对,著名画家陈子奋在1956年给影者照片题字时写下“是寿者像”四字,其实,影者更是达观像。面容可以衰老,微笑不曾老去。唏嘘生命时候,更觉笑容可贵,一切都可以改变,唯有笑容,有时挂在脸上,有时印在心里,达观即境界。

当62张老照片铺陈在你的面前,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动,反正我感动了很久~~一张一张看他的照片,脑海中只悠悠地飘过八个汉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有他的介绍资料,叶先生是一个老派的中国男人,长相俊美,德行端正,斯文而体面,重仪表且爱时尚,想必有点自恋,后几句是我自己揣摩的;早年作为外交官的随从出使过英国,后回到福州定居,做过人家的大掌柜,解放后闲居家中,为人乐善好施,口碑甚好……

口述史和图像史,应该都是现代以来才出现的历史记录方式,并且,如果称前现代的历史书写为“记录”,个体讲述和影像制作出的历史,就不止是“记录”,还是呈现、展现,记录对象本身成为叙事主体,或至少是主体之一,参与到历史知识本身的累积活动中。

那么,若科学真发展至会出现时光隧道或时光机的程度,当年的讲述或记录者到达他们已消失的世界,窥看后世之人对他们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的评论和感想,是会笑出声,还是会发出喟叹?

搜狐博客里的评论:

从镜中人的容貌和神态可以看出主人公身处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只语片言又道出了身处逆境、世事混沌的遭遇。

一位身世不凡的人物。

弥足珍贵!

冲着同一个对象,用镜头持续地去记录,这种事情通常只有艺术家才会去做,但记录的主观意图太显而易见,反而象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历史圈套。相比之下,由一个普通人无意之中完成的这么一件事,却更能触动人心,任他改朝换代,风雨飘摇,只气定神闲地做一件单纯的事情,哪怕是摆摆POSE,我觉得也很COOL的~~

相关文章